【本報訊】亞洲開發銀行(ADB)估計,去年東亞地區和國家合共持有近9000億美元超額外滙儲備,其中包括中國、香港、台灣及新加坡在內。以香港為例,截至去年底,香港的外滙儲備金額為1242億美元,但根據ADB的估算,香港只要807億美元便足夠應付需要,故超額436億美元,相當於外滙儲備金額的35.1%。
美元貶值 外儲縮水
ADB是以短期外債、廣義貨幣供應(M2)和國家/地區風險評級等因素來估算「何謂足夠的外滙儲備水平」,不過,ADB強調,這些估算結果只作指示性用途,實際情况仍要視乎其他因素。ADB認為,以中國在05年底擁有8215億美元外滙儲備為例,超額的外滙儲備金額達到4130億美元,相當於外儲金額的50.3%。
ADB區域經濟融合辦事處主管MasahiroKawai認為,隨着美元貶值,這些國家的外滙儲備亦會相應「縮水」,而且往往需要付出額外成本來維持貨幣政策。他認為,亞洲貨幣兌美元如能同時升值,將可減低美元貶值帶來的實質影響。
被問及香港應該如何處理超額外滙儲備時,Kawai認為,香港的經濟與中國內地經濟愈趨融合,香港長遠要檢討貨幣政策和滙率政策。
金管局昨公布,截至11月底的官方外滙儲備資產為1327億美元,較10月底增加15億美元,連同未交收遠期合約在內,11月底的外滙儲備資產亦為1327億美元。本港的外滙儲備全球排行第7,次於中國內地、日本、俄羅斯、台灣、韓國及印度,為數1327億美元的外滙儲備資產總額約相等於香港流通貨幣的7倍,佔港元貨幣供應M3的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