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過招 - 陶傑

高手過招 - 陶傑

特工被毒殺,普京大罵英國抹黑。
英國人對俄國有一股難解的情結。俄國的文學雖欠一個莎士比亞,但小說家有托爾斯泰和杜斯妥耶夫斯基,這兩位大師,比十八九世紀兩百年的閨秀派,從珍奧斯婷到白朗蒂姐妹,絕對的大氣魄。
有俄國文學在,英國文學顯得有點小家。因為西伯利亞的荒原,畢竟比一個多霧雨的孤島粗獷而豪放。讀俄國小說,有如欣賞張大千潑墨的長江萬里圖卷,透不過氣來,英國的小說,只像明清的士大夫工筆畫,篇幅宏大,筆觸精細,終究差了點過癮。
就像喝酒一樣。俄國的伏特加,是要一杯飲盡的,讓冰過的酒精的燄泉,一路燒洌到喉底和胃端。喝英國的威士忌卻不一樣,要一點一點呷嚐。喝伏特加像讀史詩,喝威士忌像吟小令,國家地理不一,飲品的層次不同,文學也不一樣。英國人拍了一部《齊瓦哥醫生》,也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在芬蘭找到雪景,讓主角在雪地的冰宮裏寫詩。騎兵從森林中殺出來,吊臂上的鏡頭搖捕着俄羅斯油畫風格的場景。導演大衞連是英帝國的代言人,眼界和氣派一樣大,這才鎮得住像一匹巨獸般的俄國人文精神。
英國人看不起法國人,曾經擊敗德國人,在骨子裏卻非常忌憚俄國人。只有托爾斯泰敢貶斥莎士比亞,說莎劇不入流,此一批評,其實屬於家仇國恨的層面,對於俄國此一勁敵,着實不可不防。
英國的間諜小說,都把蘇俄寫得格外陰森:秋日公園中接頭的暗號,倫敦莫斯科大使館門口的街燈、KGB特工的黑大衣和影子,英國人的內心世界很沉鬱,他們認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俄國人罪惡的靈魂。
因此邱吉爾在一九四六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還在美國發表演說,指出從波羅的海到多瑙河畔,歐洲垂下了一道鐵幕。在邱吉爾的眼中,希特拉已是手下敗將,不足為患,史達林才是另一個崛起的妖魔。對於俄國人,邱吉爾相信自己有一份準確的觸覺,遠在美國人之上,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但英蘇冷戰最緊張的時候,英國人也喜歡看蘇聯的芭蕾舞。逃出來的雷里耶夫,在英國找到他的知音拍檔瑪歌芳婷。在占士邦片集裏,蘇聯是一個背景裏的幻影,時時由一個民間的野心家挑撥世界大戰,占士邦與蘇聯,以惺惺相惜的眼光相互對視。
因此前KGB特工被殺,英國向普京暗踹一腳,貝理雅維持外交的禮儀:政府沒有說是普京幹的,但政府向報界發放的特工遺書,不加刪節,卻指證普京是兇手,這是新聞和言論自由。英國和蘇俄的外交風波,每一次都是絕頂高手過招,其中竅妙,學得到的,自己領悟到,不枉此生,學不到,看看熱鬧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