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銷售稅空隙 政府先放風<br>擬徵電費稅離境稅

填補銷售稅空隙 政府先放風
擬徵電費稅離境稅

【本報訊】銷售稅胎死腹中,「萬稅」接踵而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昨拋出考慮開徵電費稅、陸路離境稅等擴闊稅基方案。稅務學會認為電費稅非公平稅種、離境稅收益有限,要確保稅基擴闊及有穩定收入,必須同時開徵數項新稅。但學者認為要就每項新稅逐一說服受影響的階層,成功機會不大。 記者:雷子樂 麥志榮

馬時亨昨出席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時表示,政府停止推介銷售稅後,本港仍然面對稅基狹窄問題,會繼續聆聽各界意見。他舉例指,曾有人建議開徵電費稅,「例如一蚊一度電,要收多五毫(稅)」,會對基層作豁免。他又重提陸路離境稅,「(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提過抽18蚊,(每年)收入大概係10億」,與銷售稅每年收入500億相距甚遠,但可再考慮。

報告提多項增稅方案

根據「稅基擴闊的新稅項事宜諮詢委員會」的最後報告,海陸離境稅徵收成本較低、稅基擴闊,但每年收入約只得10億元。會計師公會會長陳茂波指,按現時出入境人流推算,開徵離境稅每年可帶來30億元收入,「雖然唔係太多,都可以考慮」。政府前日發表的稅制改革公眾諮詢中期報告,也列出徵收環保稅如電費稅、奢侈品稅、股息稅、增加薪俸稅累進成份等七個方案。
馬時亨特別提到不贊成增加利得稅,因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他表示會繼續諮詢,明年三月撰寫報告交由下屆政府作決定。政府經濟顧問郭國全昨稱,即使政府不再集中討論銷售稅,也不會對港府短期財政收入造成影響。
中華電力公司發言人表示,電力是日常生活必需品,若要徵收電費稅,政府應先諮詢市民意見。香港電燈公司則未作評論。九廣鐵路公司發言人表示,港府暫時未有就徵收陸路離境稅問題與九鐵聯絡。稅務學會會長鄒揚敦認為電費稅與銷售稅一樣「全民皆稅」,認為如要達到銷售稅的效果,要多管齊下,同時開徵股息稅、電費稅、離境稅等新稅。

難說服市民多付稅款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關焯照認為,銷售稅的諮詢因政治原因被腰斬,日後更難說服市民接受要多付稅款的改革,而且諮詢文件提到的其他稅項可以收到的稅款太少,不及銷售稅層面廣及收入穩定,又要就每項新稅逐一說服受影響的階層,他估計成功的機會不大。

其他可行的擴闊稅制方案

.徵收陸路離境稅
.徵收環保稅如膠袋稅、電費稅
.引入累進利得稅
.增加薪俸稅的累進成份
.徵收股息稅、利息稅
.徵收奢侈品稅
資料來源:稅制改革公眾諮詢中期報告

電費稅影響層面最廣,但基層市民可獲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