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星期日,十二月十日,是選出選舉委員會的投票日。這次選舉暗地裏波濤洶湧,不計自動當選和當然議席,一共807人競逐427席位,可說是歷來最激烈的競爭,但廣大市民感受不到激烈氣氛,因為他們無權投票,有權投票的22萬選民當中,選情也是相當冷淡,因為大部分人不大清楚這是什麼一回事,而政府更不作什麼推廣宣傳。相反地,由於投票率愈高就對民主派候選人愈有利,所以民主派就極力呼籲選民「12.10去投票」了。
其實這次「小圈子」選舉誰當選選舉委員,對政府未來五年的政策路向及施政有重大影響。在梁家傑宣布會參選特首之前,已經是這個情況。800人的小圈子,只要有100人願意提名梁家傑或任何另一個候選人,等着自動當選的曾蔭權就要多做很多競選工作,而當選過程也會可能潛伏變數。董建華時代,中央一聲令下,800名選委不爭相提董先生的幾稀,但現在曾蔭權地位不如董建華穩固,趁着新一屆選委會選舉,要乘機分一杯羮的利益集團,自然蠢蠢欲動,以手上選票換替將來得到政府善待。梁文道在《明報》專欄中,稱選委會為「港交所」,可謂一針見血。
梁家傑宣布參選特首,令議題集中為:若當選選舉委員,你會不會提名梁家傑,令特首選舉不會再次是無對手無競爭之下自動當選?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選出正直、有人格有原則、將香港利益──包括民主普選──放在第一位的人,對香港市民都是十分重要,他們不但能防止將來的特首選舉成為私相授受、利益輸送的場所,更能將普選推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