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府完成《反種族歧視條例》草案,通過之後,港人將禁止公開呼喚「阿差」、「賓妹」、「㗎頭」、「鬼佬」等,以免對該等弱勢族群造成心理創傷。
此一條例,抄襲自英美西方文明國家,亦為華人世界就所謂種族歧視問題第一個政府模仿歐美立法者。特府拼盡全力與國際文明勢力接軌,連日本也沒有類似法例,特區不但超越了日本,而且率先掙扎「脫亞入歐」,是為繼「雞珍」當選世衞總幹事後,令港人再「威」一次,吐氣揚眉,令人深為欣賞。
「阿差」、「賓妹」之類的惡搞謔稱,流毒多年,破壞社會和諧,立例禁止呼喚,極為及時。然而反對種族歧視,不止流於封上兩片嘴皮。實現特區種族平等,就像五天工作,必須由政府帶頭垂範。僅以印巴裔人士為例,他們許多在香港祖居三代以上,操流利粵、英、印、巴等三四國語言,更以粵語為母語,理應同工同酬。特府應該做個榜樣,未來新開的四十多個政治委任的副局長,局助之類,率先撥出兩成空額,由特區印巴裔人士出任,以示特府反種族歧視之誠意。
根據《基本法》,只有特首與司局長方須由黃面孔百分之百純正中國種裔人士出任,連有八分一混血者也沒有資格,但局長副助級《基本法》並無規定,特首也不必「報請中央任命」。本港印巴裔人士才學俱備者甚眾,至少當日如果「商人治港」,由夏里拉來做特首,一定好過董伯。
照顧印巴裔人士工酬平等權益,遺珠已久,不要只禁口頭稱呼,就算香港六百萬人,由今日起,把印巴裔人士尊稱做爸爸、爺爺、皇帝,但電視台六點半粵語新聞報道員沒有一個印巴女性,各大傳媒總編輯沒有一個印巴男性,上自滙豐、中行的行政總裁,下至電台名嘴DJ。九巴小巴的士司機,也沒有一位出身麼地道、自小在麥花臣球場與香港華裔街童一起「碌泥沙」踢足球長大的印巴港人,口惠而實不至,說不過去。
在英帝殖民地時代,尚有一個印巴裔精英鮑文,官拜運輸署長,證明印巴裔人士完全有能力管好香港。豈料特區時代卻倒退到管治班子中國種族清一色──雖然其中不乏據親中派所指係「黃皮白心」的生理華人、心理白人的問題人員──但表面看來,全部黑髮黃皮,半根雜毛也沒有,如何令人滿意?
特府不妨先做一個內部檢討,看看政務官天之驕子、行政與新聞主任等,有多少印巴裔人士,還是少數族裔只限於懲教署各大監獄的通櫃執行主任一層,幾十年來閉塞難以升遷,做一個報告,帶頭改善,較為服眾。例如主理此事的林鄭月娥,露面時身邊的新聞副官,由印巴裔女性出任,含笑以流利粵語解釋政策,就順眼許多,豈非好過只禁止市民呼喚「阿差」?
逢周二、四、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