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逼近與港元一兌一,以往在內地,人人寧要港錢不要人民幣,呢支歌仔就快冇得唱,時過境遷,港人由北上掘金變為北上謀生,港人與港錢的優越地位逐漸失去。
人民幣最大面額仍是一百元,有人話有一千元,但我真係未見過,不過就算有都唔敢收兼唔敢用,恐怕不流通。到內地拍戲,需要準備大量現金,製片們將錢貼身存放,厚甸甸的一大包,應用時像數錢贖肉參一樣,攤到一枱都係錢,比拍戲更像拍戲。也聽聞過內地豪客賭大錢,省得了逐張銀紙數的麻煩,索性一叠叠銀紙用吋計數,你大我一吋一百元,我反大你五吋一百元,好像玩大富翁一樣。
除非在銀行換到新銀紙,否則到手的人民幣大多是一團團,縐得像草紙一樣,這並不奇怪,每次在內地購物,售貨員總會拿着五十元及一百元驗屍咁驗,首先拇指在肥大肉厚的脷上用力一拖,濕漉漉的手指在銀紙上大力一印,然後將銀紙上的毛主席肖像往白牆上使力刮,刮啊刮,看看牆上斑駁的花痕,相信毛主席已被人民不知刮了多少年。口水、汗水、大力刮,人民幣索盡了人民的精華,每次收到軟綿綿、濕漉漉、一團團的人民幣,心中不禁發毛,皮膚出現雞皮疙瘩,深信傳播沙士的並不是果子貍,而是人民幣。
想知中國人民有幾弊,請看看那些軟綿綿、濕漉漉、一團團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