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還需不需要《黃頁》? - 彭浩翔

到底還需不需要《黃頁》? - 彭浩翔

如果閣下短期內沒有打算向任何人迫供,也沒計劃在書角製作定格動畫的話,那我們到底還該不該在家中保留那兩本《黃頁》分類電話簿?
對我們從沒有互聯網過渡成為「IT人」的一代人來說,《黃頁》分類電話簿讓我們感到踏實。黑膠撥盤電話放在鋪着白色織花襯布的茶几上,茶几下格就必定放着兩本厚甸甸的《黃頁》,彷彿靠着《黃頁》的重量作壓倉物,才能鎮得住茶几,讓這個代表家庭和外界唯一聯繫的小神壇,顯得特具份量。當然有些時候,在《黃頁》上面,除了些舊報紙外,還藏着父親買回來的《藍皮書》。
過去電話是唯一聯繫,也是權力象徵。電話使用權和電視遙控器持有權,是家庭內兩個權力體現的戰場。父母和兒子之間爭奪,到同輩又有內閧,而《黃頁》就成了聖壇的解碼器,彷彿是《金電視》的節目表一樣。今天權力下放了,人人手中有手提電話、傳呼機,甚至是BlackBerry,電腦也能上網,電郵、ICQ、MSN,四百呎蝸居有超過十條頻道與外界溝通,電話號碼也能上網查到。過去《黃頁》重甸甸的權威份量,今天看來格外礙眼。我家早已在數年前把家中電話取消,但仍留一本《黃頁》,似乎象徵大於實際,彷彿就像老人家都要留本《通勝》,只求那份平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