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教師紛紛投訴壓力大,一項六個地區跨國研究顯示,本港小學生的情緒或行為問題屬最嚴重,其次分別是美國和南美洲的蘇里南;本港教師因而受到的困擾程度,僅次於蘇里南,但比美國嚴重。
有校長指出,教育統籌局推行「融合教育」政策,令各間學校都取錄有嚴重情緒問題學生,令教師忙於應付。
研究由荷蘭烏特勒茲教育大學教授領導,涵蓋香港、荷蘭、美國、俄羅斯、意大利及蘇里南。香港方面的研究由香港教育學院負責,本年4月共訪問1,210名小學教師。根據本港教師的滙報,情緒或行為問題最嚴重的學生中有88%為男生,47.3%教師認為其學生中有20%有情緒問題。
失去教學滿足感
教師認為學生行為問題對日常教學影響最大,令他們失去教學滿足感,繼而影響與學生和家長關係等,在六個地區中都是最嚴重或次嚴重的。
官立和資助學校教師承受的壓力,比私立和國際學校的教師為大。負責調查的教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副系主任龐憶華指出,私校和國際學校有收生自主權,所取錄的學生水平較佳,學校資源也較多;相反官津小學收生時要「照單全收」,學生質素良莠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