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收8,377配件 18%可循環再用<br>電腦回收年花3千萬元

半年收8,377配件 18%可循環再用
電腦回收年花3千萬元

【本報訊】棄置電腦製造全球性的洋垃圾問題,港府有意將電腦納入生產者責任計劃的規管類別。環境保護署及香港電腦商會今年初合作推行的「電腦回收試驗計劃」,在半年間成功回收8,377件電腦配件,其中18%配件經修理後可循環再用,估計回收一套電腦的成本為60多元,商會指本港每年更換的電腦達50萬套,涉及回收成本高達3,000萬元。 記者:蔡建豪

電腦產品日新月異,頻密更換電腦配件幾已成為港人的習慣。香港電腦商會會長張耀成直言目前全港約有200萬套電腦,但業界每年售出的電腦仍高達50萬套,若以回收一套電腦成本為60元計算,要全面回收棄置電腦一年的成本就高達3,000萬元。
張指出,進行回收的實際運作成本低於100元,較初期評估回收一套電腦需100至150元,成本便宜得多,若政府日後落實在電腦產品實施生產者責任制,由進口商、製造商、零售商及消費者等不同層面分擔回收成本,相信最後定案的回收費會屬業界可接受的水平。

推新軟件勢掀換電腦潮

「換電腦未必因為電腦壞咗」已是一個肯定的事實,張耀成解釋,單是舊式顯像管屏已漸被流行的液晶屏幕取締,液晶屏幕重量較輕,很大機會可循環再用,估計將來回收電腦的成本會進一步減少。微軟明年將推出全新一套電腦軟件,他預期屆時是更換電腦的高峯期,回收電腦數目或出現30%增長。
在今年1月至6月進行的電腦回收計劃,透過回收站直接向市民、公司及二手市場吸納等途徑,成功回收8,000多件電腦配件。回收電腦在分類後,可再用者進行維修及翻新,不可再用者會拆散為廢件及原料,再轉售給市民或回收商循環再造,含重金屬的顯示器則由環保署綜合回收中心作進一步處理。

二手回收商不拆原材料

環保署環境保護主任黃棟剛說,計劃發現目前坊間已存在不少收買電腦的二手回收商,但二手回收商只會吸納仍物有所值的電腦配件,不會耗費資源分拆配件中的鐵及膠等原材料,也不會處理屏幕顯示器內污染環境的重金屬,不符回收及循環再用理念。他指在出售修復電腦產品及廢料後,錄得34萬多元收入,整個項目支出約73萬元,開支主要用在運輸及工資等項目。

電腦產品日新月異,每年因更換電腦而遭棄置的舊電腦堆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