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焯均報道】內地食品供港不安全問題愈揭愈嚴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為挽回港人對監管制度失去的信心,將與內地合作在入口本港的生豬身上,試驗一套嶄新的快速追蹤問題食品來源系統,俗稱「八達通豬」系統。即在入口豬的身上釘上晶片,由飼養場、屠宰到零售每個階段都「嘟一嘟」,資料透過互聯網傳送到監管部門,取代目前的紙張記錄,可迅速搜尋到問題豬的來源,立刻採取行動收集樣本化驗甚至強制回收。
細小晶片釘在身上
衞福局說,該套無線射頻識別系統是利用一塊細小的晶片,可釘在動物身上,或貼在包裝上,像電子身份證一樣,紀綠資料包括豬隻的飼養場、用甚麼飼料和藥物、年歲、運送日期、哪個屠宰場和屠夫、哪個零售商等。目前這些資料都是用文字做記錄,負責人員要翻查大批紙張記錄,十分費時。新系統則在每個階段都「嘟一嘟」,便自動存入資料,監管部門只需在電腦一按便一目了然。
該局與食物環境衞生署、漁農自然護理署、海關及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與內地相關部門展開研究工作。首先應用在生豬,日後可進一步擴展至其他入口食品。近日該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和食環署長陳育德到日本訪問,都參觀了日本該套系統的使用情況。
可追查是否經疫區
該系統不但用在生豬,就算剖開斬件包裝入箱,也可貼在包裝箱上,例如美國屠宰豬牛後,是用箱包裝才運出屠房,箱上貼了電子標籤,記錄了牲口的出生日期、屠宰時間、屠夫、生產線、食過的飼料等,連運輸經過哪些州都會有紀錄,一旦日後發現某地方在某個日子發生過疫情,可追查到哪些食品曾經過疫區。物流業例如UPS都廣泛採用同類系統,可避免遺失貨品和加快運送流程。
本港現有一個魚類養殖場也有使用類似的電子標籤,每個晶片成本只需5角,但標榜是本地生產的魚,增強顧客信心,每斤零售價可提高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