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沛冰報道】港府計劃修改法例,由明年起只容許淡水魚入口及批發商從內地的註冊供港魚場輸入淡水魚,從其他途徑進口會被懲罰。但有本港淡水魚業界批評政府立法倉卒,現時內地註冊並有運作的供港魚場約40個,養魚量不足以應付本港需求,若政府禁止所有走私魚來港,相信供應量會減少超過三分之一,零售價會被搶高兩成半至四成,市民就要「捱貴魚」。粵港兩地政府應在平衡公眾健康下,放寬註冊魚場的條件,增加魚場數目。
到時20蚊買條鯇魚
市民現時每日進食的魚中,多達三分之一是內地的走私魚。港九海外漁業批發商會理事長許漢文說,現時內地有50多個註冊供港魚場,但實際運作只有約40個,飼養量不足以滿足港人需求。若只容許註冊魚場供港,供應量會減少超過三分之一。
他指,正常淡水魚批發價每斤9至10.5元,近日內地魚停止輸港,批發商轉向本地魚場取貨,批發價上升至每斤15至16元,零售價增至每斤21至22元。他相信在註冊魚場供魚不足下,淡水魚零售價會維持每斤21至22元,較以往增加兩成半至四成,「到時要20蚊至買到一條鯇魚」。
許漢文指贊成政府杜絕走私魚,但必須確保供港魚量充足,港府應與內地部門商討增加魚場數量。
新界養魚協進會會長黎來就表示,若內地供港淡水魚數量不足,魚商轉向本地魚場取貨,會搶高本地魚的零售價約一成。平日本地魚每日供應1.5萬至2萬斤淡水魚,近日增到3萬至4萬,本地魚只能維持多一個半月供應量。若之後內地淡水魚仍不輸港,港人將「冇魚食」。代表漁農界的立法會議員黃容根說,廣東省供港魚場產量不足,政府需予以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