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差考 - 陶傑

阿差考 - 陶傑

政府搞了個什麼「種族歧視條例草案」,從此香港人不准叫「阿差」。
這種法例,是英美政府帶頭設立的。中國人有自己的國情,中國把嫖客遊街,政府不管,反跟在英美政府後面,人家立法,你也東施效顰,親英崇美兼舔西洋鬼子的屁股毛,形相十分可笑。
西方講人權,但中國是一個農民社會。中國農民的生活語言一向活潑,其中有沒有歧視?當然有,但這正是中國語言文化的精華。例如:「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就是全國人民對湖北人性格奸詐之歧視,這句話說了兩千年,其中有一定的科學性,例如,密謀刺殺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叛徒賣國賊林彪,就是湖北人。今天學習重溫這句民間智慧的老話,就會加強防範中國將來再出現林彪這類野心家。
至於叫「阿差」,有典故的,因為印度話的「是」,發音就是「阿查」。香港人在尖沙嘴,跟印度人做生意,他口頭什麼都說好好好,就像外省人喜歡叫「老兄」,香港人反叫他們「Lao鬆」一樣,只圖方便,就叫「阿差」。
反而坡佬(不錯,我就是不叫「新加坡人」,叫坡佬,吹咩?)把印度人叫做「卡鈴」,有點缺德。因為當年英國人把印度的囚徒販運來新加坡做苦工,他們戴上腳鐐,腳鐐碰在石地上,發出卡鈴、卡鈴的聲音,坡佬們是華人,自己雖然也是賣豬仔的後裔,五十步笑百步,就叫印度人做「卡鈴」。
不准叫阿差,那麼叫「㗎佬」又如何?每年那麼多七七蘆溝橋、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幾多周年,還有日本政府進駐尖閣列島幾多周年、陳毓祥烈士之死忌等等盛事,我愛國志士舉行反日示威,力竭聲嘶罵兩句「㗎佬」,特區政府在旁監督的警察就「依法施政」,要拉要鎖了,這種政府,不是漢奸政權又是什麼?
除非「按特殊情況」,規定喊「㗎佬」無罪,叫「阿差」則需檢控,那麼特區政府「媚㗎賤差」,亦即崇日鄙印,自己先干犯了種族歧視。
上一代的香港小孩,跟印度的孩子在海防道踢皮球,大叫「差仔,交波呀」,差仔一點也不受侮辱,笑嘻嘻地大腳傳中。現在立了法,規定被「歧視」的一方,只要「感覺」受了侮辱,都可以起訴。你不立法,我沒感覺。你立了法,我的感覺就來了,因為法庭判賠償罰款,我有錢可收。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玉不琢不成器,中國文化鼓勵受歧視、受侮辱,認為這是人格的磨煉。李小龍當年不在美國被叫聲「清奇」(Chinky),他拍得出《精武門》這類中國電影百年經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