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香港人大部分都患有懷舊綜合症的。
否則怎會把舊時、尤其是80年代的好,翻渣又翻渣再翻渣死煲爛煲榨到荼蘼?上一代到上幾代的流行文化次文化,外國貨本地薑,歌曲歌星紛紛又有價有市,歌照唱、舞照跳,隔了代,又逢春。可能因為香港近代,尤其後97時代,各式各樣的舞怎麼也跳不出像樣的花樣與份量來。其實一個如香港80年代社會的蓬勃奮張海闊繁榮,takes豈止"two"totango?
原來我錯了。很多人,已忘記了八、九十年代的煙酒電視廣告風光。
近一年,到本地幾所大學濫竽充客席講師,又或者到文化團體辦的講座談廣告時,說到香港當年全盛的煙、酒廣告,大家竟都兩忘湮水裏。OutofSight,OutofMind,不見即散。
拜法例和生活文化潮流改變所賜。但怎可能?那是電視有權有勢作威作福的時候,那個會發光的公仔箱,每天就像尊佛一樣蹲在客廳中受我們不轉睛糖黐豆的注目禮。那些廣告,那些鑲金邊的洋酒廣告,紙醉金迷活色生香璀璨絢麗;那些撒銀粉的香煙廣告,英氣豪壯風度拔萃溫文儒雅,怎能忘記?
記得干邑拔蘭地XO廣告裏,男人意氣張狂風發,黑色的西裝、金色的腕錶、絕色的女人,在百老匯式華麗歌舞中,是奢靡權重的Hey,bigSpender!或者,被視為很man的男明星精選組合如呂良偉、任達華、萬梓良,會到浪漫的法國拍攝一輯又一輯的意酣興樂攬洋妞的生活片段供你羨慕;還有一班貌似年輕才俊的男人,一起飲酒吹水,女人免問,享受性別政治絕對不正確的絕對和味,女友則祇能嬌嗔地掉低一句:「今晚又冇我份嘞!」嘟晒嘴。仲有,大家日日開酒夜夜笙歌,相信「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細味「世事無絕對,祇有真情趣」,就算97大限埋身,仍「香港幾好都有,點捨得走呀!」人生得意須盡歡。
香煙廣告燃起縷縷男色魅力:粗獷型、公子feel、優皮族、事業精英組、陽光冒險派、浪子不羈格,貨架上一應俱全。萬X路的牛仔策馬奔馳夠氣勢;K牌的型男站在泳池邊吞雲吐霧,同場加送一道灰飛煙滅的「媾死女」眼神;X駝濾嘴的豪邁鬚根男好像還用上EnnioMorricone的西部片經典樂章陪襯;總X(如果沒記錯)叫你「想做就去做」,幾咁有型,可惜後來被街坊保長投訴話導人任性,改為「應做就去做」,一樣瀟灑!那些香煙型男,豈是這一代的笨瓜眼冤電車男可比!而香煙廣告,很多都是外國來料,主角是高大威猛高鼻深眼的洋男,他們在香煙廣告中集體打造的男色意識形態:物慾、虛榮、骨子、浪漫、優皮、自信、自大,肯定影響過謝老四那件白西裝、發哥在英雄片的煙視媚行和香港那一代男的自我身分價值。
香煙洋酒廣告,見證香港輕狂風騷的崢嶸歲月,財智亢奮的飛揚時期,放歌縱笑的花樣年華,那時喪玩喪做淬煉出的港式精明,忽然如香檳走氣(泡),如飛花般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