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送全屋電器」愈見普遍,不過,地產發展商送贈的冷氣機、雪櫃及洗衣機,或令置業者每年多繳近2,000元電費,更變成空氣污染禍首。有綠色團體調查本港22個最近推出私人住宅樓盤,直指長實旗下的都會駅及映灣園第三期不盡環保責任,三種送贈置業者的電器均沒有能源效益標籤。
每年多繳付電費
地球之友今年9至11月收集了九個發展商旗下22個樓盤如維景灣畔、蔚藍灣畔等贈送的冷氣機、雪櫃及洗衣機的能源效益資料,之後與機電工程署的能源效益標籤計劃登記名冊作對照,結果發現,只有新地旗下凱旋門及君匯港的冷氣機、雪櫃及洗衣機均有能效標籤,長實的都會駅及映灣園第三期三項電器均沒有標籤。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稱,沒有能效標籤的洗衣機、冷氣機、雪櫃的比例,至少分別佔全部樓盤的73%、36%及32%。他批評地產商沒有盡環保責任,「有大電器商同我哋講,地產發展商出標書時,都冇要求用高能效商品,對消費者好不利」,他又直指:「長江實業表現最差」,旗下兩個樓盤「交白卷」。
朱漢強說,假設這些沒有能效標籤的電器為三級及五級,相較於一級能效,逾三萬個住戶每年合共多繳付814萬至1,712萬元電費,同時多排放6,696公噸至14,076公噸的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惡化。
通常購舊款電器
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指出,地產商主要考慮成本,「佢哋純粹想賺錢,首要諗價格、第二諗質素、樓宇設計……環保並唔係佢哋考慮因素」,他續稱,地產商通常購入已被淘汰、不太暢銷的電器,舊款電器往往耗電量高、環保設備較差。
新地傳訊部稱,選購隨樓附送電器,主要考慮電器是否節約能源及實用;信和則說,附送電器均採用著名品牌,以住客需要為首要考慮,長實則沒回覆。
記者:黃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