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廣東省淡水魚已停止供港近一周,粵港業界昨開會商討恢復供港事宜,本港業界代表表示,食環署將淡水魚含孔雀石綠歸咎註冊供港魚場,魚場擔心出事後被內地當局永久除名,在不願冒險的情況下,未來兩、三天都不會恢復供港,令淡水魚輸港遙遙無期。
業界指,單是長沙灣批發市場已最少損失半億元生意,不排除有所行動。
港九新界海外漁業批發商會理事長許漢文,昨早到中山與發起停止供港淡水魚的廣東省鮮活冷凍商品進出口行業協會開會後表示,內地未來兩、三天不會恢復供魚到港;他希望粵港兩地政府商討如何處理發現孔雀石綠問題,若含量不高,或不需向公眾公布,以免打擊市民買魚意欲。
擬限水產來自註冊漁場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表示,本港進口魚中,有三分之一並非來自註冊供港魚場,情況不理想,故建議修訂法例,明年起所有養殖的鹹淡水水產,必須來自註冊魚場,及附有衞生證明,入口及批發商要登記,零售商只可從已登記的入口商取貨,商戶從其他途徑進口會被懲罰,法例細節仍在研究中,但海魚則較難規管。有本港業界人士表示,現時註冊魚場的雜魚,只夠本港六至七成需求量,需從非註冊漁場收購魚供港,將來亦難免有同樣情況出現。
食物安全專員麥倩屏表示,粵港的孔雀石綠含量規定,上限是十億分之二;對於內地漁場被檢測沒問題才出口,但到港後被驗到含禁藥,她指可能魚在運送途中被落藥,及抽驗令結果有差異之故。
另外,尤太又指,本港亦會修例,規定入口蛋商要註冊,只可從內地註冊蛋場進口,相信國家規管註冊供港蛋場時,會淘汰很多不合規格的小型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