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救港片 - 彭浩翔

藍天救港片 - 彭浩翔

香港的空氣質素差,也影響港產電影拍攝質素。
當攝影機鏡頭與演員之間,存在着太多塵埃微粒時,菲林拍攝出來就會模糊不清,恍如加了道softlens,顏色不通透。遠景要是連着大片天空,就總是陰陰沉沉,無法看到遠處的深度,很難找到如《斷背山》般的藍天。由於顏色不好,後期經常需要用偏色作補救,那就是把影片沖印時,加強某種顏色的色調,來掩蓋它色澤的不光鮮,於是許多時候,我們多會選擇偏藍或偏紅效果。為甚麼我們會覺得廣告顏色比較漂亮,因為他們有錢去做colourgrading,即是後期矯色,能把顏色弄好。
其實colourgrading不過是二十萬元的事情,但因廣告需要做的時間較短,價錢也比較便宜,更重要是在電腦內矯色後,它只需要在電視播,因此只用印上Beta帶便成。可是電影最後的finalproduct是菲林,因此在電腦矯色後,還要重新逐格逐格output菲林,那又花上數十萬元。如真是這樣做,最後colourgrading連output菲林就要四十萬元。
對成本過千萬的電影來說,其實四十萬是可負擔的,只是投資人或監製對於如何分配資源,與創作人有所分別,他們認為這樣的四十萬,倒不如多請個大牌明星客串兩天來得划算,起碼觀眾看到。特首推出「藍天行動」,但願能夠成功救港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