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鼓勵減肥 寧願子女多讀書<br>港胖童比率將超英趕美

家長不鼓勵減肥 寧願子女多讀書
港胖童比率將超英趕美

【本報訊】浸會大學體育系研究顯示,60%肥胖學童希望體重能夠降至適中或略為偏瘦。有專門研究學童肥胖問題的學者稱,家長着重子女學業多於體形是否合標準,是胖童減肥一大阻力,預期兩年後胖童比率將升至20%,與英美比率只相差5%,「超英趕美時間好快到」。 記者:倪清江

該研究在上學年初進行,有100名8至12歲的肥胖學生參加,研究人員給他們看九個由過瘦至癡肥的人形,以數字1至9代表,然後選出與自己體形相符及希望變成的體形。負責調查的浸大體育系副教授劉永松昨表示,60%選擇7和8號體形,這與他們實際體重情況相符;他們選擇希望變成3至5號體形,即略為偏瘦至適中。他們其後開始接受每周三次,各45分鐘運動訓練,為期12周,結果顯示他們的體重開始略有改善,體形大約為7號。

多不願持續運動

劉永松指出,胖童容易出汗,也不願被人看到肥肉,加上體形歧視嚴重,因此他們多不願持續進行運動,所以若能在短期內成功令他們的體形出現改變,可推動他們開始運動。不過他認為本港家長不鼓勵胖童減肥,「家長知道做運動好,不過覺得多啲時間讀書仲好……家長係阻力,唔係助力。」部份學校又取消或減少體育課節,降低學生運動機會。
現時美英肥胖學童比例為25%,衞生署資料顯示本港肥胖學童比率已達18.7%,他預期兩年後將升至20%,「超英趕美時間好快到」。強制胖童減肥的新加坡,成功將胖童比率由12%降至10%,他說該國是目前唯一降低這比率的地區;他認為香港無法強制學生減肥,「因為家長投訴會好勁」。
有三間醫院原來設有協助兒童減肥部門,劉永松表示,它們因資源不足已名存實亡,只有屯門醫院計劃在明年重新提供服務。他建議當局仿照內地設立體育課法,取代目前的體育課指引,令學生在學校有足夠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