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新開的博物館,向情侶提供優惠,凡情侶買門票,可以少付點錢。
問題是怎樣證明是「情侶」?博物館規定,一雙男女在售票處前互相表現一點親熱的動作,例如一個擁吻即可。
上海青少年覺得這種洋玩意很新鮮,在售票員面前擁吻一下,氣氛極之溫馨,像極了英國電影《真的戀愛了》的場面。變成花邊新聞,顯示上海比起倫敦和巴黎,更加懂得「浪漫」,在世界名列前茅。
然而且慢,剝開這層浪漫的花衣,用大腦想一想:首先,在西方「先進國家」,「情侶」的定義早就超越了性別。例如一對女性,一個留小平頭、穿牛仔裝,另一個嬌俏可人,一起手拖手說着悄悄話,來到售票處前,算不算情侶?歌星艾頓莊和大衞寶兒,都有男人做「情侶」,假設他們來到售票處之前,是不是也要按照「規定」表演一個擁吻,才會贏取優惠的資格?
問題來了,一對小女生,其中一個是TomBoy,在售票員前擁吻,在上海這種自以為西化開放其實還十分十分的中國的城市,會不會惹來一大批小農市民目瞪口呆地圍觀?當事人擁吻十秒鐘,馬上就會有若干中年的中國人挺身而出,大罵傷風敗俗,其他蟻民,跟着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售票員受到道德壓力,還給不給這對「情侶」折扣呢?如果不給,這對女性蜜友又有沒有種,請一個律師,把事件鬧大,在法庭爭回她們的情侶優惠權利呢?中國網絡的糞青們會不會喧罵交加,最後這對同性的女情侶,會不會被學校開除,雙雙牽手一起跳黃浦江呢?
還有,在一個連雞蛋都可以造假的社會,想貪點小便宜,只要一男一女,互不相識,相約在售票處前擁吻一下,就有少付點錢的甜頭,全國十三億人,上由八十歲的老頭子老太太,下至五六歲的幼稚園小男女生,不必「國家」來教,都懂得如何裝扮成情侶,表演一下擁吻,就有油水可撈,這點小小的造假,人人都手到拿來。
很明顯,這家博物館的頭頭,當初想到「情侶」,腦海中只有《鐵達尼號》裏狄卡比奧和琦溫絲萊般的金童玉女。他從來沒想到過,一個九十歲的老男人,跟一個七十八歲的老太太,也可以是情侶;一個戴耳環的男人,拖着一個像米高積遜的男孩,或一個已婚的女教授拖着一個大學男生,也可以是情侶,而出於私隱,他們會拒絕公開擁吻來證實身份。
要求情侶自我表現而證實,是一種「表態」的政治殘餘作風。在所謂「西方先進國家」,是不會有這等「創意」的,這家博物館的花樣,不會令人覺得溫馨,只會引起不安和不快。上海追不上香港,香港人不會把這種八婆招式當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