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看ArtGarfunkel之前走入「天地」見李碧華新書《緣份透支》,要了一本走進茶餐廳邊喝鴛鴦邊讀。寫文章好手不像歌手,歲月只會讓思維更活躍,文字更得心應手,李小姐的小故事直接,幽默,感人,讀了多年趣味有增無已;七十八本書出過,依然吸引。進場前心願Garfunkel的歌跟李小姐的文字般雋永。
六十多歲的人了,當然樣貌不可能回到我們小學時SimonandGarfunkel年代如天使般俊美,更不可能回到我們初中時貼在牆上大型Poster那個年青詩人的氣質。要求不高,只要不走音還有開口說話莫似他少年時唱歌的聖詩班男童聲。感謝,他的喉底雖然坼了不少,唱到濃味仍然是那把天使之聲;甫開口說話卻是一把十分厚實的男人腔口。他說本來在Request裏面沒有TheBoxer,然而感覺應該唱,所以唱了。一面唱我的眼眶熱了,這是他們合唱所有歌曲中我的最愛,陪伴了數不清的大雪紛飛夜晚,也在書友家面向仍未變成日後錦綉花園的露台上,與日落共度少年最後合唱的暑假。然後,我們便永別了。TheBoxer訴說少年闖蕩江湖,每次上路總似無形追隨左右;能親耳聽到雖然只是SimonandGarfunkel的一半唱出,償了一個願。
樂仕在宣傳單張上寫「TheLegendaryArtGarfunkel」,的確如是;他獨唱的BrightEyes與AllIKnow同樣精采。才個多小時,真正不夠喉的演唱會高潮位於BridgeoverTroubledWater,這首曾經高高停留在流行榜首久久不下,只有Beatles可作比較入心入肺的作品,在數十年後由Garfunkel獨自撐場,然而澎湃激昂,讓台下歌迷不禁感動站立拍掌……回家掏出「TheDefinitiveSimonandGarfunkel」細聽,那時雖然是他們合唱,然而最後音度高至雲端部份原來便是Garfunkel一人獨唱,難得啊難得,真人三十年後版本仍然無花無假,猶似從李小姐的《白開水》、《爆竹煙花》、《紅塵》來到今天《緣份透支》,同樣提供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