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跟進港有否輸入問題產品<br>山東海參白蝦海蜇有毒

食環署跟進港有否輸入問題產品
山東海參白蝦海蜇有毒

【本報訊】內地供港食品問題不絕,市民做冬及新春喜歡進食的海參,也發現含致癌物質。
有內地傳媒報道,山東萊州一帶養殖的海參、北美蝦(即白蝦)及海蜇,分別被使用了可致癌的氯霉素、損害肝功能的甲醛,甚至數十年前用作止汗的白礬。本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正與內地跟進了解,有關海產是否有輸港。

養殖場主承認用禁藥

內地《法制晚報》記者早前走訪了山東萊州一帶的海產養殖區,不少養殖場場主坦言,他們擔心海產患病,影響生意,故會使用抗生素或禁藥。
報道引述養殖戶稱,海參養殖密度過高,容易生病,以往業界曾使用中草藥,增加海參的免疫力,但效果並不明顯,故其後改用青霉素及氯霉素。利用青霉素浸泡海參兩小時後,受感染的海參會康復。
報道又指,海蜇雖不是養殖水產,但醃製過程中,海蜇容易化掉,故漁民會使用白礬混合鹽來醃海蜇,避免海蜇融化。當地養殖戶又指,由於白蝦容易生病,故加入甲醛及高錳酸鉀,防止白蝦受感染。
海參及海蜇均是節日佳餚的材料,在灣仔經營雜貨店的楊女士表示,市面有出售山東海參,海參分乾貨及濕貨,乾貨較難從表面分好壞,分辨濕貨則可以浸水後再揑上手,若海參彈手,便屬好貨色。山東的海參價錢最多較日本海參便宜一半。
楊女士又表示,相信本港有進口來自山東的海蜇,但本港出售的仍以浙江及湛江為主。

專家指甲醛損害肝臟

中文大學生化系副教授陳竟明表示,甲醛可損害肝臟,白礬含有重金屬鋁,英國有研究指,若血液中含過量鋁,或可引致老人癡呆症,但食物上的白礬可用水沖走。

《市民反應》
把關不力
陳女士:「政府應該過關斬將咁嚴格執行,唔好等到我哋食咗落肚先至話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