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br>漁船被扣成兩地爭拗導火線

拆局
漁船被扣成兩地爭拗導火線

近日毒蛋、毒魚事件頻生,令兩地就食物安全的爭拗火上加油。由於廣東省官員與港府早在多項食物安全問題上結怨,不滿港府動不動向北京告狀,遂大開綠燈,容許供應商「發晦氣」,甚至藉食環署前日扣查一艘佛山運魚船,廣東淡水魚出口商一致停止輸出淡水魚來港。有立法會議員慨歎:「班港官都係唔夠班同廣東省官員玩。」
前天該艘運載淡水魚的船隻到港時,被食環署指該批魚來自有問題漁場。供應商則表示魚塘化驗結果理想,食環署從零售點檢驗的有問題樣本或受其他魚類污染。漁業人士稱:「佢哋最唔妥嘅係,人哋真係驗過無事,你無理由扣人隻船,可唔可以彈性處理,一邊查,一邊去咗啲魚先呢?查到真係有問題可以再罰。啲魚焗多幾個鐘就會死,搞到全部唔賣得。」數小時後,廣東淡水魚出口業界即宣布暫停淡水魚輸港。

不滿港府向北京告狀

有親中報章昨日報道,溫家寶總理近日親自批示,要求全面防止不合格產品繼續流入市場,並向相關官員追究責任。這次批示表面上是北京向廣東施壓,幫特區政府,但事實卻是幫不了。去年內地魚首次爆出含孔雀石綠後,廣東省官員已不滿港府多次繞過省政府,直接向北京「告狀」,並透過質檢總局向廣東省施壓,去年註冊漁場名單不確就是事例之一。
雖然特首曾蔭權已頻頻到廣東省一帶訪問,又公開讚揚當地官員相當合作,希望修補關係。但廣東省有關官員與政協會面時仍然批評,未能與港府持續建立親密合作關係。
有廣東省官員前日透過另一親中報章表示,曾向港府通報走私魚資料,對方卻沒有跟進,明顯是反過來「咬番你一口」。
有立法會議員指出,本港官員曾大吐苦水,處理與內地官員是最頭痛的一環,現時惟有靜觀其變,看業界反應後再與廣東省官員會晤斡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