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行引頸以待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及有關公告,昨晚正式在銀監會網站發布。一如早前市場預料,外國銀行分行改制為本地註冊的外商獨資銀行及合資銀行,在符合內地規定的綜合經營指標上,獲給予頗充裕的寬限期,包括在達致貸存比例不超過75%規定,獲5年寬限期;同一借款人貸款餘額不能超過銀行總資本10%規定,獲3年寬限期,其間對單一企業及其關聯企業的授信額不能超過銀行資本25%。
【本報訊】對於外資行分行轉制為本地註冊獨資銀行,並染指境內居民人民幣業務,銀監會特別建立了綠色審批通道(即快速通道),若銀行符合相關條例,一般可在3個月內獲批准並經營有關業務。新例將於下月11日起施行。
3個月內可做人民幣業務
外國銀行分行若在保持現有業務基礎上營運,可在《細則》施行後1個月內,辦妥工商登記手續後,便可吸收境內居民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存款。
公告亦披露,外資行應在內地建立獨立及完整的電腦信息管理系統,並獲准在開業後兩年內符合法規要求。
有意在內地註冊的本地主要零售銀行,均歡迎銀監會的公布,並表示會在短期內遞交本地註冊申請。消息說,地方銀監局已於昨日起,陸續與外資行展開首輪會晤,初步接觸的機構包括滙豐、東亞(023)、花旗及渣打銀行等。
星展銀行(香港)行政總裁葉約德說,相信銀行可在5年寬限期內,將貸存比率有效降至75%上限,該銀行將盡快遞交註冊申請。
花旗集團香港行長陳子政亦表示,花旗會很快遞交有關申請。他又透露會向內地分行及業務「加碼」注資。
東亞銀行執行董事陳棋昌表示,已向當局遞交註冊申請,並認為獲給予的寬限期長度十分合理。恒生銀行(011)中國區總裁符志京亦說,5年寬限期足夠銀行達標,恒生會待條例於12月11日生效後,正式提出註冊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