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投資濟州島 388億建中國城

北京投資濟州島 388億建中國城

中國的外滙儲備水漲船高,已逾一萬億美元(逾7.78萬億港幣),取代日本躍居全球第一,北京當局不得不積極向外尋找投資渠道,最新的計劃是投資50億美元(約388億元港幣),在南韓著名度假勝地濟州島,興建集高科技研發以及旅遊購物等商業活動的中國城。這是中國官方首次主導,投巨資在海外建中國城的項目,事件引起韓國政府關注,有人擔心這是中國向外經濟殖民的開始。不過,在南韓經商的港人指,濟州島對外交通不方便,中國政府投資當地,政治意義遠大於經濟利益。

據南韓聯合通訊社報道,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金其洪,上周五曾率團到訪濟州島,與當地政府開會,在聽取了當地的投資環境介紹後,主動提出興建中國城的構想。
據悉,整項計劃預計投資額高達50億美元,在濟州地區佔地約340萬平方公尺的土地上,興建由中國企業有份投資的資訊高科技研究所、中醫院以及科技交流展覽館。此外,城內還有中國特產品飲食商街、酒店、高爾夫俱樂部以及文化藝術中心等設施。

學者:中國經貿「走出去」

濟州島政府稱,將會就有關投資計劃與中方進行協商。而全權負責濟州島開發的濟州國際自由都市開發中心(JDC)負責人金璟宅,則用了「愈多愈好」四個字來形容對中國資金的渴望。而該中心另一名項目經理更明言,最好是中國商人能夠在這裏買一大片土地,然後蓋好房子再轉售給中國富人。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表示,中國政府這次主動到南韓投資,主因是要為水漲船高的逾萬億美元外滙儲備尋找適當投資渠道,亦是中國近年在經貿方面採取「走出去」全球布局戰略的一個部份。
他說:「簡單來說,所謂『走出去』戰略,就是中國政府鼓勵國內企業向外投資,到第三世界國家投資,好處是可保證石油、礦產等資源的來源。至於投資發展國家,則可吸納高科技術以及現代化管理制度的長處。」

南韓港商:政治意義大啲

在首爾經營化妝品生意的港人溫小姐稱,濟州島雖然作為當地的旅遊觀光中心,但交通極為不便。對於中國政府計劃在當地興建中國城,她稱:「感覺上佢哋(中國)咁做,政治意義大啲。」
中國在濟州島投資中國城的計劃只是剛起步,但是中國企業計劃在俄羅斯投資逾億美元的中國城計劃可能受挫。俄羅斯政府日前宣布,明年起逐步禁止外來移民在俄羅斯的零售市場等領域工作,明顯是針對中國商人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商業活動。有關移民官員更明言,不允許出現類似唐人街或中國城的外國移民聚民區。
早幾年,國內已有專家指,中國正步向70、80年代日本經濟起飛時大舉向外投資的老路。當時,日本企業大量買入美國紐約市中心物業,《紐約時報》甚至擔憂:「總有一天日本會收購走自由女神像」。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