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儲備幾乎「亁塘」的嘉華國際(173),上月連續勾出兩幅貴價地皮,為今年沉悶的政府賣地掀起波瀾,大中型發展商都秣馬厲兵,明日隨時「重鎚出擊」,但市場人士認為,最後肯真正埋身肉搏的,應只三數家,料為庫房帶來逾50億元進賬。該兩幅必爭之地,一是九龍傳統豪宅地段,另一是臨海住宅地皮(表1),發展商不論規模都欲噬之而後快;加上在區內收購了地皮、有項目發展,又或正賣樓中的發展商,更會滿肚密圈藉「谷高」地價,令區內地皮升值,又或令發售中的樓盤可賣更高價錢。
記者:林志光 湯家明 朱連峰 吳宛盈
市場人士一般認為,明日舉手競投兩幅地皮的發展商不少,但終極之爭相信是嘉華國際、信和置業(083)及長江實業(001)等三數家,身為勾地者及坐擁大量現金的嘉華,一定會「搏老命」周旋到底。至於長實及信和,在兩區均有項目,「司馬昭之心」顯而易見。當然,發展商之間或會合組財團,圖謀低價奪地,00年上述3家發展商便曾攜手合作,成功以低價投得現已建成為朗逸峯的荃灣地皮。
恒地料將成輸家
摩根大通認為,明日賣地氣氛應該相當激烈,賣地成績好也有助發展商推盤。該行指出,勾地者嘉華坐擁大筆現金,勢必會爭奪兩地,特別是廣播道地皮,估計九龍塘地皮將會是嘉華、長實及信和之爭。
至於馬鞍山,長實因要預售嵐岸,信和也有馬鐵上蓋商住項目發展,所以都會積極抬價。不過,相信最慘是恒基地產(012),因其未完成補價的落禾沙項目,或因政府賣地後重估而調高,令項目要延遲發展。
宏基測量師行董事陳昌傑指出,由於兩幅土地的勾地底價都不低,發展商到時競爭雖激烈,但因所涉銀碼不菲,在競價上應會較為審慎,故他對兩幅地皮成交估值不會太高;當然,如果發展商對後市「睇得好好」又當別論。
他指出廣播道地皮因高度限制問題,令將來物業落成後,大多數單位的景觀也無甚可觀,就算發展一些賣價較高的獨立屋或排屋,數量也不能多,否則難用盡地積比,故地皮價值受影響。以現時該區樓價及發展商未來可獲20%邊際利潤估算,地皮樓面地價每方呎約6000元;至於競爭者,他相信以區內有發展或地皮的數家發展商為主,如長實、信和等。
另馬鞍山地皮由於在開則布局上的變化較大,成交價存在較大變數,根據現時該區樓價及20%邊際利潤估計,地皮樓面地價每方呎料接近3100元;他相信是區內有發展經驗的三數家發展商之爭,包括嘉華、信和及長實等。
廣播道地呎價估9000
測量師彭兆基卻認為,高度限制對在傳統豪宅區的廣播道地皮影響不大,且總樓面逾19萬方呎,可塑性較高,故成交價一定被搶高,成交樓面地價每方呎可接近9000元。
天俊測量師行執行董事張楚然則稱,馬鞍山地皮附近的二手屋苑,如海典灣、嘉華星濤灣及曉峯灣畔等,現時二手平均呎價介乎3600至3800元,故該地皮成交價也不宜過份高估,預計樓面地價每方呎約3600元水平已差不多。
然而,無論拍賣地皮如何競爭激烈,始終都要計算地價風險,發展商「唔會死錯人」。由於近年政府「賣大包」,免地價送了不少豁免計入地契內的所謂環保樓面予發展商,加上他們過去賣樓時一直沿用的「發水」比例,一般可「發大」15至20%樓面。
預計有15%邊際利潤
摩根大通以20%發水比例計算,廣播道及馬鞍山地皮的發水樓面地價,每方呎可達7700元及2900多元,以現時兩區平均二手成交呎價,分別約1.2萬元及3800至4500元計,發展商仍可有15%的邊際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