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今屆多哈亞運會的香港代表隊累積了不少「之最」,例如派出歷屆「最多」選手、參加「最多項目」,當中不少運動員及教練更是首次踏足這個「最神秘」的國土。在港隊280名運動員中,當然不難找出一些「最」人。記者:徐嘉華
最火
還記得4年前去到南韓釜山亞運現場,乒乓球代表林菱及張瑞因代表資格出現問題,帶着「一肚氣」返回香港,一場比賽也參加不了。今年,兩人都如願參加亞運,林菱說:「4年前我剛從中國國家隊退下來,心裏有一團很想打亞運的火;今次我要證明自己還可以打。」張瑞則表示最緊要爭氣,打好每一場比賽,她表示無論是女子團體賽還是與帖雅娜的雙打,都有奪獎牌的機會。
最多
要數參加亞運次數「最多」的,非33歲的「單車王子」黃金寶莫屬,難得今年第4次參賽的他,仍有力為香港在12月3日爭取「香港第1金」。而第3次參賽的則大有人在,包括游泳的蔡曉慧、桌球的傅家俊、區志偉、壁球的趙詠賢等。眾人能夠多年來堅持信念,為香港爭光,實在值得港人大力支持。
最夾
「情侶檔」──港隊中有不少情侶檔,滑浪風帆情侶何智豪及陳慧琪是表表者,兩人同為25歲、雙魚座、同於96年加入港隊。對於攜手參加亞運會,首次參賽的陳慧琪說:「出到海比賽,我們都只能靠自己,但我與阿豪都會談談比賽時的情況,有助改善自己的不足,進步也較快。」
「姊妹檔」──首次參加馬術「場地障礙賽」的唐靜宜及唐美宜姊妹,雖然仍為中學生,但已有10年騎馬經驗。17歲的家姐靜宜說:「在比賽中,有妹妹一齊參加,大家可以互相扶持,這總比一個人孤身作戰的好。」
最新
首次參加亞運的三項鐵人主將李致和不但是亞運「新」丁,還是準「新」郎哥;已定於12月23日與拍拖多年女友結婚的「致和」,坦言現階段心情興奮,希望能從多哈帶回一面亞運獎牌作新婚紀念。另外,年僅24歲的滑浪風帆小子陳敬然,亦計劃於明年拉埋天窗。他說:「因為平時多在海外比賽及訓練,我更想每次回到香港有一個穩定的家。」
最細
差不多每年運動會中,年紀「最細」的港將,都離不開游泳隊,今次亞運亦不例外,她就是就讀女拔萃中二、年僅13歲的藍家汶。7歲開始習泳、現擁有兩項香港個人紀錄,包括400米個人混合泳及1500米自由泳的她說:「我的心情是又開心、又緊張,開心是好難得參加亞運會,緊張是這個始終是大賽,好希望至少刷新自己的400米個人混合泳的香港紀錄(4分59秒70)。」
最「洋」
自由泳女將韋漢娜及背泳的謝旻樹,不懂中文,最「鬼聲鬼氣」,前者來自美國,自小在香港長大,後者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馬來西亞人;15歲的謝旻樹在英國出生,第1次參加大型的亞運會的他說:「心情好緊張,希望在真正比賽時會平靜下來。」
亦是首次參加亞運的韋漢娜,無論是她的自由泳及蝶泳,甚至是接力賽,都有力爭取成績:「我會參加9個項目,100米自由泳最有信心,除刷新港績外,亦期望入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