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心官員批高層放軟手腳

食安中心官員批高層放軟手腳

連串食物事故引致全城恐慌,把關的食物安全中心不只被立法會議員及市民炮轟,甚至中心內的專業官員,亦批評沒有社會壓力下,食安中心高層在立法規管進口蛋及魚「放軟手腳」。該中心經常指因進口海產種類繁多,規管困難,其實參考現時規管進口活雞等制度,並不如高層所說般困難。
中心雖於明年二月向立法會提交規管進口魚的初步框架,包括要求漁船要領牌、進口魚要有衞生證明,生蠔等生食的高危海產要有水質證明。但要待諮詢立法會議員及業界後才寫法例,立法仍遙遙無期。

政府拖慢立法進度

有食物安全中心內的專業官員表示,雖然海產種類繁多,但政府不應經常以此為由,拖慢立法進度,「好似雞蛋事件咁,政府上年有禽流感時已經話立法,但之前無壓力,放軟手腳,所以市民應該嘈多啲」,相反歐盟等地一早立法。
他指,將提交立會的初步規管架構,會將所有海產,甚至兩棲類的田雞,列入監管內;進口海產或會按風險程度,高危及密集式飼養的魚,如多寶魚及鰻魚,需有原產地衞生證明,養殖魚類要來自註冊供港魚場,海產要在指定地點上岸,及本地漁船要領牌。

先就高危海產立法

他又指,貝殼類海產較海魚更高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故生蠔等海產的衞生證明中,需附上來源海域的水質證明,證明海水衞生沒問題。
現時政府未有證據證明食物有問題時,只能呼籲商戶自願停售。但將來政府向海產發出進口證明中,會寫明若懷疑海產來自的海域有問題可被扣驗;若懷疑市面上海產有問題,亦可扣驗,直至證明食用安全。消息指,因整套海產規管很大,或會斬件式先就高危海產立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