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洪淑美
喇莎利美食店東主
Q:你為何聘用智障人士,遇過甚麼困難?
A:我五年前開設這小食店,那時候我常在歌和老街的體育館打乒乓球,附近有許多庇護工場,接觸到不少智障人士。他們雖然不醒目,但都很乖,很聽話。當時我心想,不如給他們一個就業機會,於是透過志願機構介紹。
我現在已開了兩間小食店,十名員工中,有五人是智障人士。他們初上班時,不太懂得食肆的工作,很多細節都要慢慢教導,一切由零開始。當然教得很辛苦,例如他們不懂講究衞生,常將筷子、碗碟亂放;總是忘記拿湯匙時只可拿着匙柄。每次耐心的講解後,沒多久他們又忘記。要多次提醒,才慢慢習慣。那時候其他健全的同事都很不高興,有的更憤而辭工。大家都需要時間慢慢相處。
Q:他們獲得工作後有何轉變?
A:最初每個人都有一種怪癖,有的不可大聲對她說話,否則她會受驚及突然停下來,甚麼都做不到。另一位同事遇到小小障礙,如被人阻住去路,也會突然動怒,破口大罵。其實她只是做事認真,一遇到障礙就無所適從。每天晚上,大家擠在狹小的廚房清潔,常碰碰撞撞,彼此吵吵鬧鬧,好不熱鬧。
我覺得他們很需要別人的照顧。我是基督徒,每逢周日就帶他們去教堂,之後一起去飲茶,檢討每周的工作表現,告訴他們有甚麼要改進。他們翻閱聖經時都很認真,臉上的儍氣在不知不覺間消失。慢慢地,他們的性格也有轉變,懂得與他人相處。現在他們個個都很能幹,水吧、清潔、落單、送外賣樣樣皆能,一個下午招呼二百位客人,落單、送餐忙個不停,但也應付自如。
Q:顧客反應如何,會否影響生意?
A:這裏的顧客多是名校學生和家長,最初他們也有點不習慣,似乎有點害怕。我早預料到顧客會有這些反應。但當他們看到智障人士也能如常工作時,隔閡便漸漸消除。我的同事有時會對學生說,你看看他們,打掃、落單,各種家務樣樣皆能,你們已經念中學了,懂得照顧自己嗎?不少中學生看到之後,也自愧不如。對於健全人士來說,這種親身體會也是一種教育。
Q:最低工資可否保障弱勢社群?
A:這幾位智障僱員中,年資最長的做了約三年,時薪由最初約十元加至約十六元,每天工作八至九小時。他們的起薪點可能較健全人士略低,但若表現理想,我會按他們的工作能力,合理的加人工。關於最低工資這問題,我認為最重要是僱主不要剝削員工,給予他們一個合理工資。做僱主的,不要太刻薄工人。
本報記者 雷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