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券制的教育難題

學券制的教育難題

吳大琪 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副院長

佛利民提出的學券制,很受經濟學家支持,但教育界對此甚為冷淡。直到最近,才有香港政府提出在幼稚園推行,不過也惹來許多爭議。為甚麼?如果你花一些時間,在網上隨意看一下教育學院教授的文章,你會發現教育專家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模式,和經濟學家心目中的教育,有非常大的分別。

不同的思考模式

學券制背後的想法,是把巿場機制用到教育上,用巿場機制「迫使」教育服務公眾意願,走向「最受公眾喜愛」的方向。理念是最佳教育模式,不應由一小撮專家或教育官僚判定。從這觀點看,教統局把幼稚園分牟利和非牟利兩類,而學券制只適用於非牟利幼稚園,並不符合學券制原意。
另一方面,教育學者討論的,往往是如何建立最好的教育模式和習慣,然後把心目中的理想模式推向世界。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不同的世界觀;是計劃經濟與巿場經濟的分別。請注意,我所說的都是西方世界的教育學院和學者,不是東方教育官僚。他們都是在自由思想、資本主義經濟的大環境下培養的。要他們接受一種近乎計劃經濟的做法,並不是一件必然的事。
教育學者和官僚不喜歡用巿場力量去判定教育發展路向。相信有兩個原因。以香港為例,試想像如果在(香港)大學推行學券制,相信馬上會有絕大部份學生湧入商學院。純理科、文科甚至工科,都會乏人問津。當然這情況不會維持太久,幾年後學生終會明白社會也需要別的人才,也明白到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從商。於是巿場力量便會發生作用,社會慢慢找回新的平衡點。

與意識形態有關

問題是在這轉變過程中,很多人,包括學生和老師,都會受到損害,學科受破壞後需要重建,教育界元氣大傷。教育學者和官僚至此自然都希望能夠用較和緩的手法,令教育界在轉變過程中受控,不會受到太大傷害。情況就像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一樣,不能操之過急,這是一個技術層面的考慮。
不過,西方世界有一個更基本的原因,令教育巿場化不能真正推行,這和一個國家需要穩定的基本意識形態有關。世界對很多重要的問題都有互相矛盾的觀點,這些不同的觀點,往往會成為社會衝突和不穩定的來源。譬如說人類的來源,就有進化論和神創說。如果教育巿場化,宗教家庭會讓子女進神創說學校,非宗教家庭就讓子女讀進化論學校,十數年後,在社會上就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個在這問題上兩極分化,不能融和的社會對立情況,就像現今西方世界和伊斯蘭國家的對立情況一樣。這是任何國家都不希望看到的情形。

或形成社會分化

現時美國政府規定公立學校必須教導進化論,表現了政府在這問題上的立場,要極端宗教界人士接受不同聲音的存在。事實上,美國有很多保守宗教人士反對這立場,政府是用行政力量去推行這一決定的。目的是要社會有一個大家都接受的基本意識形態,而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教育,這是學券制不能推行的最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