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毒殺人於無形,聽起來似是小說情節,但從蘇聯時代的國安局(KGB)到今天俄羅斯的聯邦安全局(FSB),對用毒殺人都情有獨鍾,都設有實驗室研究用毒和化學物殺人的方法。
「12實驗室」研神秘劇毒
已投奔西方的前KGB頭目卡盧金(OlegKalugin),曾寫下回憶錄《特務頭子》(Spymaster)。書中披露,冷戰時代KGB曾有一個「12實驗室」(Laboratory12,又稱Kamera),專門研製各種神秘劇毒,可以加入飲品,甚至只要皮膚接觸一丁點,都可引發心臟病,在神不知鬼不覺中殺人。
卡盧金以1978年KGB策劃在倫敦刺殺保加利亞異見人士馬爾科夫(GeorgiMarkov)為典型用毒例子。KGB曾考慮三個毒殺他的方案:在他的食物中下毒、用毒子彈射殺他,或將有毒啫喱塗在他座駕門柄上。KGB最先否決毒啫喱塗車門的方法,因為恐防別人碰到門柄中毒身亡。
後來KGB得悉馬爾科夫會到意大利海邊度假,於是又派特工「意外」與他碰撞,然後將毒啫喱塗到他的皮膚上。殺人計劃本來萬無一失,但天公不作美,天氣太冷了,馬爾科夫沒有往海邊,令特工無法落毒。當然,KGB於1987人殺人成功,在倫敦滑鐵滑橋上,特工用毒傘頭刺中馬爾科夫的腿,他三天後喪生。
前蘇特工是用毒能手,但也有失手之時。1955年,變節KGB特工霍赫洛夫(NikolaiKhokhlov)的咖啡遭人下鉈(thallium)毒,但他保住性命。
現在FSB的行動及技術署,前身正是當年12實驗室,任務正是尋找新的殺人方法。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