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訊:同樂坊

上海通訊:同樂坊

說來有點矛盾,同樂坊這個名字,在報紙上已經熱鬧了一陣子,說它是又一個新天地,似乎並不過份。有消息說,劉嘉玲在那裏開了個酒吧,生意火爆,又有消息說,充當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的《丁香花》在這裏上演,也是盛況空前,反正,這裏是目前上海時尚高地,相信看過報紙的人都會深信不疑。
不過,生活在余姚路上的居民,卻不這麼看。同樂坊,不就是老紡織廠改造的一個小區域,80%以上的商舖還在招商、裝潢階段,沒有活動的時候,別說找人,就是要找兩三隻小貓也不那麼容易。
上海人改造舊區,是從新天地嚐到甜頭開始的。但搞來搞去,屹立不倒的還只有新天地一個。其他工程,大都由區政府牽頭,轟轟烈烈動遷、改造,到頭來,由於地理位置、商業定位、顧客口味等諸多因素從中作梗,總是冷冷清清收尾。如今的多倫路,已經成為人們納涼、散步的好去處,而8號橋原本就不是一座橋,當初起這麼個奇怪的名字,要的就是個摩登的概念,可現今的結局好像也並不那麼摩登,空蕩的場區,早就有了蓬頭垢面的感覺。

沒實力成時尚新地標

再看看同樂坊,半條余姚路因為它而闢成了步行街,路邊的商舖也都做了重新處理,只不過招商的過程好像並不順利,畢竟,那裏不是淮海路身後的新天地。就好比在城隍廟,硬要加進GUCCI、LV一樣,總覺得味道怪怪。再說了,大上海雖說是海納百川,但能夠容納多少個新天地,還真沒人抽空測算過。
同樂坊的橫空出世,能否和新天地並稱「絕代雙嬌」,至少目前看還沒有那樣的迹象,要取代新天地成為上海新的時尚地標,更沒有那樣的實力。如果,大上海真的不如有些人想像的那樣有容乃大,那它就極有可能繼多倫路之後,成為又一條漂亮的馬路,僅此而已。
所以,取個「同樂」的名字不難,難的是如何讓中外遊人能夠願意前來「同樂」。
游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