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發會」釋義 - 梁國雄

「策發會」釋義 - 梁國雄

若你問一問路人甲、乙、丙何謂策發會,恐伯只會換來一臉狐疑,茫然不知所措。
所謂「策發會」其實是「策略發展委員會」之簡稱,亦可謂名副其實,所有成員皆由政府委任,至於委任準則為何,只有特首才知道。不過,它既是一個統戰花瓶,亦屬一枚橡皮圖章。有此一新猷,乃是董去曾來之產物。回想董建華訛稱腳痛以體面下台,曾蔭權冷手執個熱煎堆,蒙北京主子欽點替補,竊喜之餘,老鼠跌落天秤,遂自誇為政治家,奢談什麼「福為民開,強政勵治」。然而,僅由八百人小圈子抬舉而非全民普選的特首;又何來民意授權?大話說得多了,即使臉皮再厚,終究難逃「名不正,言不順」的窘境!實行商令官行的酬庸,固然會被轟為政商勾結,例如拒不立法規定最低工資,反而強推劫貧濟富之銷售稅,不就是茫無措手,爛額焦頭嗎?至於為拖延實行雙普選狡辯,抹黑泛民諸子否決鳥籠政改方案為阻撓改革,更是欲蓋彌彰,厚顏無恥,哪來市場?
因此,曾蔭權遂得背後主子指點,祭起老掉大牙的虎皮當大旗,把中共政權的假民主把戲再耍一遍,又詔告天下要融合民意,建立和諧,如此這般,國內那套「政協、人大、黨中央」的民主協商制度,乃如「四不像」之獸類降臨香江,策發會之委任包含各大政黨及跨階層之頭面人物,充當「政協」,製造輿論公議,立法會得小圈選舉議員把關充當「人大」、蓋個圖章,再送交特區政府這個黨中央批准。明乎此,則策發會云乎哉,又豈有難明之處?不外「擦鞋發達會」之簡稱,有異議,好,叫做「擦鞋發顛會」,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