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月光 - 邁克

故鄉的月光 - 邁克

第一眼看見蘇州博物館的外殼,禁不住失望:「這就是了?」幾何線條叠成的摩登寶塔,原始得帶點鬼佬心儀的東方色彩,體積雖小,卻有廣東人說的「大lungfung」感覺──「粗線條」不足以準確形容,因為計算得十分精細。外閘也實在令人啼笑皆非,像金牌導演拍古裝片找地盤佬搭出前門的棚架,資金周轉忽然出現問題,只好硬着頭皮當它已經完工,拍了再算。萬一影評人抽掅,大可以用「現代簡約主義」推搪。
一踏進大堂,印象馬上改變:落地玻璃門後的庭園,在灰濛濛的秋雨中簡直是幅淡雅的圖畫。人工和天然配合得既相宜又骨子,一直是蘇州庭園特色,許多新蓋的中式旅館或餐廳把它搬到室內點綴,氣質盡失而且對比例毫不尊重,往往染得周身尷尬的唐人街風味。貝聿銘漂亮的示範不但重新思考了形式,最動人的是有種情感的回歸。羅浮宮裏馬里庭邊的洞窗近於誇耀祖先遺下的古玩,音階不能不高幾級;在自己的屋簷下則不由自主陰聲細氣,最掛念的最珍貴的都在左近,謙卑地低下頭。走了那麼多地方,光輝了那麼多年,終於可以放心休息,把夢中故鄉的月光譜入告別的天鵝曲。
也是哲理:建築物的外殼不外是一隻盒子,用作抵擋風吹雨打,盒裏裝什麼才是正題。博物館的概念更是如此,太突出反而喧賓奪主,近年的美術館雖然傾向與展品爭妍鬥麗,一般也只冀望平分秋色,像西班牙貝堡塢的顧根函那樣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搶風頭的,畢竟不高貴。蘇州博物館側門通往忠王府,意念近似羅浮宮加建金字塔,建築語言上響起與故人的交談,昂然跨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