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屋最後審判

藍屋最後審判

12月8日是一個大日子,灣仔石水渠街「藍屋」屋群的命運進入「最後審判」,如果房屋協會和市區重建局向城規會提出的「更改土地用途」的申請獲得通過,藍屋將成為一個歷史旅遊點;生活在藍屋、灰屋、黃屋、橙屋內連續近一個世紀、活生生的歷史,將被鏟除,不留活口,步上消滅自己歷史的死路!記者:馮敏兒
攝影:林栢鈞、陳盛臣

●肥陳與鄧根叔兩代人住過同一間房,今日同站露台,就是為了他們深愛的生活場所!

石水渠街 原是大山溪

踏上藍屋的木梯,你知道可以有多震撼人心?聲音從80年前一直伸延到現在。當人人只住一間板間房,13呎樓底可以分成上下兩層,廚房同時是浴室;家中無水廁,「夜香婆」每晚11時到訪……都已成往事了?絕不!除了夜香婆被炒魷外,人們還是住在3、40年前同一個地方,同一個顏色、同一個衣櫃、電視機……一個不可能再在歷史上發生第二次的藍屋。
「石水渠街原是一條10呎闊大山溪,一年大雨水渠雖已封頂,但山洪暴發,排之不及,車都沖走了,下面的屋比藍屋還要舊,地台低了幾呎,要出動蛙人拯救。」肥陳哥哥陳達義今年40多歲,小時候就在藍屋的契媽家裏住過一段日子,今天他是民間「藍屋社區保育小組」的成員,「據聯合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界定,物質其實是反映非物質的想法,而非物質的價值更闊、更重要。」

20年代藍圖在手 藍屋變鬼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手執20年代的藍屋建築藍圖,自鳴得意,口口聲聲可以還原20年代風情,但聽居民說連具80年歷史、已成不世經典的地台花磚,因裂紋處處有礙觀瞻,看來也保不住晚年!肥陳說:「你要無人認識的20年代鬼域來幹甚麼?明明個個街坊都是歷史、文化、生態最佳導遊,全部親身經驗。現成就有個即將開業的民辦博物館『灣仔民間生活館』,但房協卻偏偏要請導遊背書,租給名牌咖啡店、茶館,改作行人專用區,分明是要趕走營業中的車房……所謂保育根本就是要清場!他們要的只是四幅牆!」

●廚房同是浴室,要沖涼別人就不能用廚房。

4代黃屋原住民葉志輝

黃屋2號二樓住了葉志輝先生,42歲,在這兒出世、成長,灣仔到處都是他的人際網絡,他與兩歲女兒葉卓霖和妻子同住200餘呎單位,年邁的姑母亦在這兒出生,一住就是幾代人,自30年代黃屋建成,就一直租住至今,要搬當然戀戀不捨。

●葉志輝與女兒住在黃屋2號二樓,不久可能就被迫遷。

有料冇料?真情假意?

職業裝修工人的葉生,曾想過修葺凹凸不平的天花,發現石灰奇硬無比,鏟之不去,驚歎用料不凡,雖不美觀,但非常實用。還有木板牆,與建築同齡,二次大戰時他叔叔就日日派去看守樓梯,以防有人偷走樓梯木板當柴燒!
「地政署每年搭兩三次棚修葺外牆,內裏一切卻視而不見,無人清潔,無『阿公燈』(樓梯燈),更談不上對這些用了80年的木板牆、木樓梯作任何保育。」           

●肥陳小時候用的Metz電視機和黃書櫃,30年後依然原封未動,只是住客已是鄧根叔。

●綠色的牆,肉色的裸女,為板間房帶來無限生趣。

鄧根叔只怕木樓梯

今天還有20多戶人家居住其中,約5伙人希望留下。鄧根叔已74歲,在灰屋三樓住了10多年,從前在灣仔賣豬,他其實不想留下,也不怕換了社區單獨寂寞,只因不想再行那條又長又斜的木樓梯,但最快要明年7月才有消息。

四妹婆婆生活愜意

四妹婆婆的兒子一直在香港生活,但她才來港不足兩年,女兒則比她早幾年。65歲的婆婆來自紹興,早就融進了街坊社區,那日見她收集紙皮,倒是喜歡自力更生的勞動。上房間探訪她的居處正是灰屋的四樓,她與女兒共住一個有閣仔的板間房,一千元租金,無求無欲,生活過得算是滿意。

木屐大王天天來上香

肥陳的舅父李國屏人稱屐業之王,70多歲了,父親20年代就在這兒開辦聯益屐業,生產木屐,全盛期內銷省港澳、遠銷東南亞,「當時未有膠鞋、皮鞋又貴,所有人都穿木屐,尤其灣仔潮濕,木屐亁爽,去得街市入得廚房。」李生現在已沒有住灰屋,但還是天天來給母親的神位上香。

蘋果盒減回音

高佬叔兩代車仔麵

高佬叔的麵檔餐廳一做幾十年,如今老了,人又矮了,但從他w假期仍回來幫手,穿西裝入廚的高大兒子來看,證明高佬叔絕非浪得虛名。

藍屋活歷史
一邊藍一邊灰

建於20年代的藍屋,前身是1872年興建的華佗醫院、後來的華佗廟,戰前做過義學,戰後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姪兒林祖在地下開武館,現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1978年政府購入藍屋、黃屋和橙屋,灰屋因業主「阿奶」50年代移民美國,音訊全無,二樓劉生卻堅持她仍在生,月月替她收租,政府沒奈何,把物業掃上藍色、黃色和橙色,結果藍屋一邊藍一邊灰。

等待……

當年收購時那一範圍已劃作「休憩用地」(公園),縱使地政署20多年繼續出租,「居住」用途,理論上是不合法的。今年3月31日房協未經諮詢宣布注資1億元保育藍屋,更向城規會申請更改土地用途,12月8日若獲得通過,即有權將灰屋等私產沒收,此後房協一舉一動,市民均無權置喙!

保育後的夢想景星街

●由藍屋、黃屋、橙屋組成的9幢唐樓建築群,被房協鎖定為活化和保育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