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太陽及小馬帶起的「小球」快打旋風,在今季將飆得更快、更猛,令更多球隊趨之若鶩。加上當今聯盟中鋒位置式微,球例亦修改得更有利於快攻戰術;令各路雄師深信若能將「小球」打得有聲有色,既能贏波拿總冠軍,又讓球迷看得賞心悅目,何樂而不為!
文:小凡
背景 防守條例改變
快攻興起的原因,可歸納為在04-05年球季聯盟將防守條例改變,鼓勵球員進攻;加上容許區域防守後令內線高佬更難於籃底進攻,不少球隊都變陣,謀求以快速入楔及外圍施射致勝。4季前,聯盟各隊平均得分為93.4分(見附表),3分起手次數為14.9次;去季,這兩項統計分別升至97分及16次,今季初更有增無減。聯盟主席史坦道破原因:「新例使球隊進攻時要流暢及迅速,只有這樣才能破解聯防,單靠籃板及防守並不夠。」
原因 中鋒日漸式微
另一促使「小球」冒起的原因,還因有力扭轉亁坤的中鋒買少見少。追溯至94-95年賽季,聯盟前3位得分王全是中鋒(奧尼爾、奧拉祖雲及大衞羅賓遜),翌年,得分王前10位佔了5人是中鋒;但至去季,得分王前15位竟沒有1人是中鋒,能成為隊中得分王者亦只有爵士的奧古1人。
展望 太陽繼續發光
談及快攻,不得不提憑快攻打出天下的太陽。太陽去季因有A史杜達米亞受傷,被迫起用6呎8吋、技術全面的戴亞司職中鋒。此調動已證實是明智之舉:先是隊中「大腦」尼殊連續兩季榮膺MVP,及球隊得分冠絕聯盟,更成功闖入西岸決賽。
太陽的成功讓群雄爭相效法,雖然並非所有球隊都照辦煮碗,但至少會努力嘗試,如巫師、金塊、勇士、馬刺及黃蜂等,估計還陸續有來。
如馬刺雖有「低位」取分威力十足的鄧肯,但陣中有柏加及真路比利兩位「快槍手」,所以不時將鄧肯由前鋒轉至中鋒,因應環境改打「小球」;若「快打宗師」尼爾遜能帶領勇士再上高峯,相信聯盟小球之風會愈吹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