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VCD店,我經常巡看他們的特價欄,因為偶爾找到一些很便宜的碟。不少DVD甚至降價至比VCD還要低的價錢,十九元就有交易。同行友人問幹嗎老是要在那些便宜的架上找來找去:「賣十九蚊,都唔慌好睇啦。」,這說法證明他對電影發行不甚了解。對,跌價的碟很少是新電影,基本上都推出了一段時間。只是一部外國電影,把影片賣來給香港地區的發行商去上映和出碟,其實都是有時期限制的。
香港發行商把影片買入,有些時候不會自己出版VCD、DVD,而是再判給另一間VCD、DVD發行商。由於他們不是片主,所以他跟VCD、DVD發行商簽定的期限,就與外國片商跟他簽訂的發行期限一樣,而發行期限的長短,會因每部電影有別,有時是三年、五年或七年。所以有些DVD待它推出後,到了發行期限時,發行商得把在倉內賣剩的貨盡快傾銷,因為過了發行期限,即使有餘貨,也不能在市面上發售。
期限一到,你要賣也得重新跟片主去談,又或者片主會賣給另一些香港發行商。因此影片跌價,並不代表不好看,而是發行期限到了,因此他才調整價錢,其幅度之吸引,甚至令我原來已有VCD的,也忍不住多買一張,把它upgrade成DVD。通常這情況,我會把舊的VCD寄給我澳洲的姑姐,所以她能看甚麼電影,就得看發行商甚麼電影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