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人 - 邁克

人啊,人 - 邁克

參觀蘇州博物館那天下雨。因為沒有帶備雨具,向旅館門房借了雨傘,在賒借簿上登記簽名。服務員的氣定神閒俗稱專業,不知道為什麼我卻覺得他的淡定接近廣東人說的大雞不食細米:「如果遺失,賠償費一百元。」呀,流動小販在上海地鐵站口叫賣的縮骨遮,不是公價十元一把嗎,旅館供應的雖然比較實淨,這麼敝帚自珍明明乘人之危。所以小心翼翼,生怕一百大元不翼而飛。
入館前慣性往寄放處存放,櫃檯後三位蘇州大娘正談得興高釆烈,被不識趣的遊客打斷話頭有點不悅,其中一位向角落指了指,示意雨傘可停泊該處。我問拿收據,她就發威了:「沒有!放那兒行了。」我不是不信任她,但人有錯手,萬一有什麼差池,實在沒有把握令她嘔一百元給我。而且一手交貨一手交號碼牌是普通規矩,不算苛求。經野蠻的外地人再三糾纏,她才不情不願由櫃底掏出塑膠牌子──根本一應俱全,只是執事人嫌麻煩。進館後才瞭解自己多此一舉:拖着濕漉漉雨傘遊蕩原來不被禁止,還雇了清潔工人,拿着地拖不停殷勤清理水迹。
不過最令人側目的奇景不是這一樣──「聽到耳都側埋」比較貼切。以狂風掃落葉姿態橫衝直撞的遊人,嗓門之大和發聲之頻密,足以教人產生擠身於街市的錯覺,以為隨時能夠選購一隻夜壺回家自用。天真的你可能問,難道館裏沒有守衛員?難道守衛員都從聽覺失調所請來的?當然有守衛員,他們都和七嘴八舌的參觀者打成一片,不分彼此若無其事在公共空間傾情製造滋擾性噪音。貝聿銘先生這件最新作品沒有廣闊的展廳,分隔成小空間,或者正因為洞悉祖國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