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小時候喜歡英式桌球,並不是特別愛好打,但在一定程度上,對女同學來說,懂得打桌球,彷彿就是壞人的一個標記,因此能夠在書包裏放一塊chalk,上課時拿出來把玩,女生會對你另眼相看。
對對對,我知啦,我知道自己膚淺,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當然現在也不見得成熟了多少,但更重要的,是小時候看戴維斯他們比賽,都愛穿那種英式三件頭的禮服,那是種高尚品味。中學時,我還故意到女人街,買件裝模作樣的背心,穿在白恤衫外,然後把背心後面的扣,拉得緊緊的,嘗試作為修腰,讓自己看起來更秀。但彷彿不是去打桌球,就很難有機會穿成這樣子,當然在電視上的桌球比賽,不會有人打斷球棍來打架,旁邊座位的椅背上,也不會燻出一個一個焦黑了的香煙烙印。
我生長於那個桌球室林立的年代,幹嗎桌球今天在這個城市沒落?是英國人走了後,連那份英式的悠閒、高傲的情操也帶走了。近年桌球潮回歸,可是打的已經不再是英式的大枱,而是桌子較小,酒吧味較濃的美式桌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