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特首:教我如何生三個?<br>孕婦上街抗議內地產婦霸病床

問特首:教我如何生三個?
孕婦上街抗議內地產婦霸病床

【本報訊】一群懷胎多月的準媽媽,不想到公立醫院產子時被迫在病房洗手間旁睡「摺床」、不甘辛苦納稅後,卻因內地孕婦湧港產子,令她們應享的醫療服務受延誤。約六十名「爭取本港孕婦權益大行動」成員昨遊行到政府總部,她們挺着大肚子也要上街,質問行政長官曾蔭權「生仔床位都要乞,教我如何生三個」? 記者:雷子樂 陳沛冰

「床位都要乞,交稅為咗乜」、「私家公立齊冇位,走去邊度生阿仔」。捧着脹鼓鼓的肚子,十多名孕婦在丈夫、朋友的陪伴下,吃力的走上炮台里的大斜路,抗議政府漠視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剝奪本地孕婦骨肉權益。有本地孕婦不能依時享用產前檢查、有孕婦「見紅」也不能入院,最終導致流產。

被迫出院不幸流產

剛於上月底產子的高危孕婦阿Ling透過錄音帶向示威者訴說慘痛經歷。阿Ling有高血壓,在瑪麗醫院剖腹產子。她留院短短三日,院方以床位短缺為由,要她轉往女廁旁的「摺床」。她傷口未癒合,拒絕調床,未康復已被迫哭着出院。「四年前我生第一胎,可以喺公立醫院住五日四夜,今次住三日兩夜就要出院」。她現時仍要每天到醫院洗傷口,更出現產後抑鬱。
「爭取本港孕婦權益大行動」接到一名曾小產的孕婦投訴,她本月初有陣痛「見紅」到瑪麗醫院求醫。醫生稱沒有床位,讓她留在觀察病房一晚,翌日清晨即將她趕回家,她回家洗澡時卻不幸流產。大行動發言人劉太質疑:「床位唔係畀有需要嘅人咩?政府有冇理到人命?」
她指出,現時公立醫院婦產科病房環境惡劣,孕婦被迫「瞓走廊」、在洗手間旁睡摺床,沒屏風擋隔,要在眾目睽睽下餵人奶。屯門醫院的產房內,更曾有三名孕婦同時產子,「佢哋生仔時睇住隔間個大肚婆對腳,冇晒私隱」。

伊醫發現愛滋母嬰

「上次生仔,我左右隔籬嘅病人全部講國語。佢哋霸晒公立醫院資源!」懷第三胎的陳太投訴,醫院管理局近年開始不替非首次懷孕的孕婦做超聲波掃描,令父母難以盡早知道孩子的健康情況,產前檢查的輪候時間也由六周延長至十周。
即使中產孕婦有能力到私家醫院產子,也因內地孕婦迫爆普通病房,動輒要多花五至十萬元,入住頭等病房。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部主管兼愛滋病服務組顧問醫生李頌基表示,近年有內地孕婦匆匆來港分娩,因為沒有做產前檢查,產後才被發現是愛滋病患者,令嬰兒白白錯過了減低感染的機會。

轟防走數方案無用

面對本港產婦的怒氣,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常任秘書長李淑儀昨表示,醫管局及衞福局正就大量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研究預繳方案,包括考慮提高住院按金及增加收費,並研究要求孕婦繳費後,方可出院;如孕婦日後再來港,會查看紀錄,預計年底前會有方案。
「大行動」並不收貨,發言人劉太指出,在內地「超生」罰款高達16萬元,「香港增加按金到3.3萬,根本冇作用,政府咪當市民係儍仔!」她們將約見衞福局局長及立法會議員跟進問題。
李淑儀重申,基於人道立場,在危急情況下,仍然會為內地孕婦提供服務,而合資格的本地居民,是優先的服務對象。醫管局發言人表示,該局會增加產科人手,如增聘兼職助產士,重新聘用已離職或提早退休的醫護人員等。
本港去年有近六萬名嬰兒出生,當中近一萬人的父母都不是香港人。審計署本月發表的報告,批評醫管局追討欠款不力,過去五年被拖欠三億多元醫療費,超過三分二涉及內地人,很多是內地孕婦來港產子。

遊行者心聲--擔心BB出世要睡在廁所旁
呂太(25歲)
「這是我首次懷孕,沒想到在香港生仔壓力是這樣重。我擔心BB出世後會不會睡在廁所旁、擔心入私家醫院也沒床位。曾蔭權叫人生三個,如果產房迫爆問題未解決,我不會再生第二胎。我每年都有交稅,生仔時享用政府資源是天經地義!」

遊行者心聲--今次遊行較7.1腳步沉重
陳太(34歲)
「上一胎同房病人幾乎個個講國語。今次懷孕後,等候產前檢查的時間拖長許多,我不想明年五月BB出世時要被迫『瞓走廊』。03年7.1時我懷胎三月,還輕易走畢全程,沒想到這次懷胎四個月,胎兒卻重得多,遊行時特別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