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明年是中國傳統宜產子的「金豬年」,「生仔潮」一觸即發。本地孕婦前日上街遊行後,港府正急謀對策,應付將如洪水湧至的內地孕婦,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蘇利民稱,全港短期內將增加20張婦產科病床。但此措施受前日發動遊行的孕婦劉太非議,「咪又係僧多粥少!」有公立醫院婦產科醫生警告,近期來港產子的內地孕婦已令產房全面告急,情況之惡劣「仲勁過越南難民潮」。 記者:白琳、雷子樂、黃偉駿
醫管局專業事務及運作總監張偉麟表示,今年首九個月在公立醫院的總出生嬰兒數字約28,800人,10月比9月上升13%,有4,173人,比去年同期上升8%,反映產子旺季已來臨,擔心踏入金豬年後,旺季會「更加旺」。當務之急是增聘醫護人員,包括屯門、聯合及廣華醫院。大前提是盡量讓孕婦在原區分娩及作產前檢查。
不斷減人手令問題惡化
所謂金豬年,一般指中國傳統每十二年一度的適宜產子年份,情況跟龍年嬰兒出生率較高相近。但由於近年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加劇,令人更擔心金豬年產子效應,進一步影響本港孕婦獲得應有的醫療服務。
除內地孕婦湧港外,醫管局政策失誤也令問題惡化。任職公立醫院新生兒科的陳醫生致電電台節目表示,局方不斷裁減產科人手,導致產房「排長龍」。自稱曾任職公立醫院的梁醫生則表示,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明顯早有預謀,當局不能用救急扶危去逃避政策失誤:「佢(當局)犧牲香港人利益,抬高自己道德地位,都幾可悲。」
醫管局傳訊主管潘啟迪回應稱,如果一間公立醫院的孕婦數目滿額,新增的病人無論是否香港居民,也會轉介到就近醫院,「呢方面係先到先得,我哋愛莫能助。」
立法會議員李國麟指出,醫護人手緊絀,是當局00年在明愛和仁濟醫院的婦產科增設「肥雞餐」,令人才流失、並取消護士修讀助產士可享有特別增薪點。
檢查不足拖慢產子流程
威爾斯醫院婦產科榮譽顧問醫生劉子建表示,該院婦產科每天替20多個孕婦接生,約三成半來自內地,「當年越南(難民)孕婦最多都係佔兩成」。由於內地孕婦一般產前檢查不足,「有啲問題可以事先去解決,但係佢哋作動先嚟醫院,如果真係有事,可能要搞幾個鐘,拖慢咗個流程。」因此,威院婦產科經常「癱瘓」,有孕婦要等數天才能到產房分娩,令本港孕婦因此叫苦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