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最近的大欖山火燒足三日兩夜,毀掉了六萬五千棵樹。你是漁農署的高級農林助理員,工作包括植樹和救火,可否先談一談你的植樹生涯?
A:香港四成土地是郊野公園,你們以為郊野的樹木都是天然野生的,其實不然。五、六十年代,元朗郊區遍布村落,村民買不起火水,通常都是燒柴做飯,柴從哪裏來?就是通山亂劈,劈得多了,整個山都光禿禿,政府需要人工植林,讓山頭回復蒼翠。
植樹生涯形同苦力,每逢雨季,就是我們最忙的日子。泥土要濕潤,樹苗才能插得下去,所以放苗的季節一定是每年四至六月的雨季。下雨天,我們就要挑着一百磅的樹苗上山;由山腳挑上山頂,需要一個多小時。
有一次,上午下着微雨,我們在大欖看見大嶼山那邊有大片黑雲,打算快手快腳完成工作就落山。結果我們還是趕不及,黑雲很快飄到,雷雨交加,一條電就劈在距離我們二十呎的樹上,老師傅叫我們趴在地上避雷,事後我們才知道這樣很危險,更易觸電,但好彩那次沒事。我們只穿着短褲白布鞋上山植樹,赤裸上身。下山的時候,大如黃豆的雨點霹靂啪嘞的打在身上,又痛又凍。
試過有初入職的同僚熬不住,半路中途就丟低成籮樹苗,即時辭職。這種植樹方法,時至今日都沒有變過。所以近十年來,除了一些吃得苦的新移民,根本沒有人入行。
Q:你對樹木是否特別有感情?
A:我是新界人,對山山水水特別有感情,所以才願當這份苦差。一棵樹苗大約一呎高,一年後就可以長到五呎高。看着自己種植的樹木長大,開花結果,就好像湊大孩子一樣,那種感情,外人是不會明白的。沒有樹木的山,就沒有生氣。我們大約一年種植四萬五千棵樹,種了樹苗,還要施肥,鏟走雜草,修剪樹枝。可惜香港人並不愛惜樹木,現在人人都把環保掛在口邊,卻是得個講字。那些來到郊野公園旅行的年輕人,經常破壞樹木,根本就不懂得用心欣賞大自然。
Q:今次大欖山火之後,你有何感想?
A:剛剛發生在大欖的山火,是近十年最厲害的一次,我們打火(用火拍撲打山火)打得特別肉緊,因為大火正燒毀我們親自栽種的樹。今次真是很傷,山火燒掉的樹木,最高樹齡的是三十多年前種下的。我們幾十年的努力成果,一、兩天就燒光了。被毀滅的還有整個生態系統。
很多人不明白,以為這些人造樹林是野生的,以為燒了很快可以長回原貌。希望今次山火的教訓,可以喚醒大家,以後加倍小心。
災後一星期,我們重訪現場,依然滿山焦味,飛灰飄揚。我真是好無奈,好心痛,一切又要從頭來過。我真心希望人們可以小心一點,千萬別留下火種,拜山的人不要用火燒雜草,改用鐮刀。他們貪圖一時方便,就破壞了我們幾十年的心機。大佬!我還有幾個幾十年?就算幾十年後回復樹林面貌,我都不知道有沒有命看!
本報記者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