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跟大家介紹HDFCBank,乃印度的其中一間私人銀行,自2001年在美國以ADR形式上市後,筆者曾吸納、沽出,多次炒賣HDFC的股份,而最可惜是沒有一直持有至今,否則就發達啦!由於HDFC的股價自2002年的13、14美元低位反覆上升至近日的76、77美元,在短短4年多,上升了接近6倍,假若當日筆者一直揸到現在,已將資金翻了6倍!讀者可能會問,為甚麼介紹這印度銀行股,莫非建議吸納?當然唔係!
由於HDFC乃近年勁升的印度銀行股,不少歐美投資者及外資大行亦將HDFC與某隻國內銀行股比較,準備發掘另一隻可升5、6倍的內地銀行股。
筆者仍記得當年HDFC的賣點是其管理層,由於HDFC的管理層不少是來自花旗銀行的前Banker,正如其MD(ManagingDirector)AdityaPuri亦是花旗的前主管。至於在一眾內地銀行股,哪一間具較相似的情況?這當然是交行(3328),由於自滙控(005)入股後,據市場傳聞滙控可能亦輸入了其營運技術,其中自然少不了一些滙控的管理人員。故此,不少散戶亦稱交行為小滙控,而一些外資行也稱交行為Mini-HSBC,同時亦很自然地以交行來跟HDFC比較了!
國壽執到筍嘢
上周四交行公布第3季業績前,筆者已在本欄指出:「交行的估值已頗高,不容有些微瑕疵!」而各位不宜急於在現水平高追!筆者認為交行這次的業績不俗,只是某些大行分析員期望過高而已。短期假若交行的股價進一步偏軟,筆者會趁機買點交行。
上周三晚,聽CNBC報道IBM也入股國內的廣發銀行,還以為太眼瞓聽錯!看來外資對內地銀行股的興趣愈來愈大,連搞高科技的IBM也來分一杯羮!
在這次收購中,中國人壽(2628)以56億人民幣取得20%股權,大約是3.16倍P/B,看似不便宜。但細心一看,據中銀國際的資料,國壽作出的3.16倍P/B乃交易前的價值。在完成交易後,國壽實質支付的價值僅是1.05倍P/B,以現時內地銀行高達3倍P/B的估值,再附帶花旗及IBM的管理技術,國壽可謂執到筍嘢!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