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2628)上周五復牌股價再創新高,但該股上周四突然停牌卻窒礙了一些正邁向新高的股份之升勢,整體大市(尤其中資金融股)亦即時急挫,但這現象只維持不足10分鐘,大市隨即急急回升。
今次事件反映港股上升至現時的高水平,投資者已顯得不太安心,一旦市場有任何風吹草動,投資者的反應均相當大,但大家不要以為這是單一事件,由於不少投資者早前一直不敢入市,擔心港股隨時急速調整,但眼見不少股份股價屢創新高,而身邊朋友又有斬獲,最終亦已按捺不住,以筆者觀察及接觸所得,散戶入市確較前增加,對於這些投資者來說,他們對市場的消息更為敏感,因怕未能分一杯羮之餘,萬一市場傳聞屬實而令大市調頭下跌,更即時無故受損。因此,他們也會先行走避。筆者預期未來市場仍會對配股、停牌、宏調等消息相當敏感,而大市亦顯得較波動。
筆者對於中國人壽於開市後不足1小時突然停牌一事,至今仍摸不着頭腦,不論是配股(已證實不是)、收購等,其實亦不足以令管理層、交易所或監管機構突然決定將股份暫停買賣,中國人壽作為一間大型及具企業化管理的機構,今次停牌事件對公司形象亦難免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公司或監管機構在決定這些容易引發市場敏感的股份停牌或消息發布時,實應考慮到其整體影響及突然停牌的必要性。
面對這些市場局面,作為投資者又應如何應變?以目前港股投資氣氛及環境來說,筆者認為「按兵不動」是較佳的策略,正如前面所說,港股上升至現水平令投資者對市場消息相當敏感,加上目前市場資金相當充裕,若最終證實是過敏反應,資金可輕易將大市納回升軌。若投資者跟勢沽貨,則無故受損。因此,較佳的做法是靜待市場進一步消息(但這只是指正股而言,持有認股證則需按個人承受風險能力而作出止蝕)。至於應否趁低吸納,若已在高位套利、減磅,亦不妨考慮趁機入市,但必須清楚知道「撈底」是希望短炒,抑或長線投資,否則,亦只宜觀望事態發展。
分散投資買石化股
筆者早前已分析過第4季國企股會跑贏大市,因此,若趁大市調整入貨,國企股仍是焦點。筆者對中資金融股樂觀前景的看法未有改變,但過份集中亦不適宜,中石化(386)、上海石化(338)受惠於油價回落及成品油機制政策逐步反映在業績身上,不失為分散投資之選。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