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br>響應環保 團體推廣 回復鹹水草紮菜

專題報道
響應環保 團體推廣 回復鹹水草紮菜

不要輕看一根鹹水草,它可以把一條魚、一斤菜、半打雞蛋或生果,配合報紙,綑綁包紮成一抽抽方便提着回家的餸菜,比用膠袋環保得多。有文化團體希望推動廣泛使用鹹水草,將這種傳統民間藝術復活,為環保出力。不過,有販商表示要走回頭路,有一定困難。 記者:林社炳

獲康樂文化事務署資助的心創作劇場,推出的「港式情懷」系列互動趣劇,當中便以新舊街市面面觀為題材,帶領市民細看香港街市的轉變,更以鬥快紮鹹水草、用報紙包雞蛋、拿雞皮紙紮水果等方式,讓市民思索香港今昔變遷。

一根鹹水草 紮起兩條魚

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副主席陳袁輝說,「如果講環保,以前市民就最環保喇!好多市民去買餸,都會自己帶個籃。街市小販只會用張報紙,畀條鹹水草,紮住啲餸。市民放入個籃度,邊度會有膠袋㗎!」他繼承父業,在油麻地街市賣菜,見證50多年來新舊街市變革。他隨手拿起一條鹹水草,在一把菜上打個圈,拉緊一索,凌空把菜牢牢掛在手指頭上。
他帶記者到街市走了一圈,找來幾位老商販,示範沒有膠袋年代街市的包裝方法。68歲的魚販黃錦,拿根鹹水草在手指頭打個小圈,隨手撈起一條活生生的鯉魚,在背鰭一套拉緊,鯉魚便掛在空中。他甚至只用一根鹹水草,紮起兩條活鯪魚。

國貨鹹蛋黃 來貨包膠袋

陳袁輝說,「以前無膠袋,就係咁交貨畀顧客。但𠵱家嚟買餸嘅人,怕污糟,先會用膠袋。」70歲賣雞蛋45年的劉漢良,撕下一張報紙,摺成錐形,放進好幾隻雞蛋,封上袋口,又是拿條鹹水草,在上面打了幾個圈,沒有一隻雞蛋溜出來。他慨歎「𠵱家國內嚟嘅鹹蛋黃,來貨就用膠袋包好,小販唔想用膠袋都唔得。」
有網民認同,用購物袋對未來世界好過用膠袋,只是用膠袋方便過自備購物袋。另有網民說,最好用鹹水草,一個膠袋都唔使用!
綠色學生聯會主席何漢威表示,無膠袋日推行5個月以來,市民自備購物袋的習慣,由6月剛推出的46%,升至10月的56%;每月一次的無膠袋日,平均有51.2%市民會自備購物袋,平均每次減少四成膠袋用量。

雞蛋檔販劉漢良:我賣雞蛋45年,最高紀錄可以用報紙包起20隻雞蛋,用一條鹹水草紮緊,保證唔會散開晒。

68歲街市魚販黃錦:以前冇膠袋,用一條鹹水草,就可以紮起一條生生猛猛嘅鯉魚(圖)或兩條鯪魚畀個客。
陳亮華攝

68歲街市魚販黃錦:以前冇膠袋,用一條鹹水草,就可以紮起一條生生猛猛嘅鯉魚或兩條鯪魚畀個客(圖)。
陳亮華攝

今時今日街市的鹹蛋黃,來貨已用膠袋包裝。支持環保的街市小販也莫奈何。

《大家點睇》上班族余小姐:今時今日講環保,去超市買嘢,已盡量少用膠袋。但去街市買嘢,你叫我用鹹水草吊住棵菜,就唔係咁好睇。

《大家點睇》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副主席陳袁輝:過去膠袋未普及化,街市小販都是用報紙包裹物品,用鹹水草紮緊出售。

《大家點睇》生果檔小販雯姐:廿幾年前,買包生果探朋友,就係用個雞皮紙袋,載幾個生果,上面加塊紅紙,好睇啲。用條繩紮緊,就當係手信送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