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讚佛老畢生力撐香港自由經濟<br>「一夫當關 到死方休」

學者讚佛老畢生力撐香港自由經濟
「一夫當關 到死方休」

【本報訊】他窮盡半生,向世界推銷香港;他耗盡力氣,向港府直斥其非。佛利民是香港最佳推銷員,只因這裏是他的夢想實驗室。他不期望獲得曾經任職推銷員的特首曾蔭權嘉許,只求香港的自由市場不要褪色、學券制不要亂籠。佛老生前好友張五常也歎謂:「他站起來一夫當關,到死方休。」 記者:白琳 羅偉光

佛利民臨終前40日替《華爾街日報》撰文,題為「香港模式之死」,痛斥曾蔭權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是「意料中的悲哀」及「失去香港的生招牌」;臨終前30日,他批評港府「未經適當考慮」就推行幼稚園學券制,不符合自由市場原則。

痛心官員「唔愛惜」香港

認識佛利民多年的《壹週刊》社長楊懷康表示,佛利民極之推崇香港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政策,不斷以香港的成功經驗為例子宣揚自由經濟的巨大成效,令香港被視為全球自由市場典範,「佢認為香港最偉大之處,係為中國豎立榜樣,顯示市場經濟嘅威力,間接促進中國走向自由經濟。」但他指近年官員「唔愛惜」這香港成功之道令佛利民痛心。
倡議學券制半世紀的佛利民關注曾蔭權提出的幼稚園學券制,楊懷康稱兩年多前探望佛利民時,正值董落曾上,他向佛老表示曾蔭權可能推行學券制,佛老不以為然,「佢只係講咗三個字,『No,hewon't.(他不會)』。」事實證明佛老確有先見之明,港式學券制有名無實,「佢認為官僚唔會相信市場,(香港)學券制完全違反佢嘅想法。」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以書面回覆本報表示,佛老的經濟思想對香港無甚影響力,他指佛老欣賞的香港應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香港,因為回歸前「港英要吃最後晚餐」,「不干擾」政策其實已告終,早前就積極不干預政策問題「刀斬」曾蔭權,只因曾說錯了話。
張五常又說佛老學說影響了他一整代經濟學者,主要的貢獻是提出價格理論,他更是最大獲益者,「他開了頭,我得到啟發,大手改進,畫上句點。」他表示佛老一生提出不少政策建議,對「政府怎樣做不介於懷」,相信此生已無遺憾。

敢言顯擇善固執風骨

認識佛老多年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說,佛老最欣賞香港小政府、大市場的政策,近月曾蔭權稱已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佛老即撰文批評,可見他仍很着緊香港情況。他曾於1993年陪佛老訪問中國,去年數度赴美探望佛老,02年更擔任佛利民促進自由獎(MiltonFriedmanPrizeforAdvancingLiberty)國際評審委員會成員,「佢當我學生咁,我好仰慕佢。」
曾當佛利民學生的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陸炎輝指出,香港是佛老奉行自由經濟的「實驗室」,「香港係佢心儀嘅地方,五、六十年代已經行自由經濟,佢就幫香港宣傳。」他以九十多歲的高齡筆誅港府,反映其擇善固執的風骨,「香港喺咁嘅政治環境,好難再好似以前咁。佢覺得啱就講出嚟,唔啱都會直斥其非,學者就係咁。」

"Ifyoupaypeoplenottoworkandtaxthemwhentheydo,don'tbesurprisedifyougetunemployment."
「若你向不工作的人支薪,又同時向打工的人抽稅,那就不要因為見到失業而感到意外。」

"Everywhere,andatalltimes,economicprogresshasmeantfarmoretothepoorthantotherich."
「無論何時何地,窮人比富人更能從經濟進步中獲益。」

佛利民曾在1993年訪問香港,與好友張五常(右)結伴出席公開場合。《壹週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