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一在與學生聊天時曾被問及過:究竟人生有甚麼意義?第一次想了良久才答得出:人生的意義在於「有限」的生命。
這答案輪到學生們想了一會兒,才「啊!」的一聲叫出來。不知道他們是真明抑或假明,但總不能challenge各人不同的想法(公開大學全部是成年人,部份年紀比冠一還大),因為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在不同環境長大、不同學識思維、不同際遇慾望的混合情況下,縱使知道時間「有限」,但取向(無論是對社會的貢獻、家人的愛護、朋友間的守望相助等)只不過是先後緩急之問題而已,這亦是選擇和自由之可貴。
佛利民重自由選擇
為甚麼要說自由?前日與世長辭的一代經濟學宗師、1976年諾貝爾得獎者佛利民(MiltonFriedman1912-2006)曾於2005年,在接受一個專訪時提出過,人有選擇自由的重要性。請問問自己,是否「不自由,毋寧死」?
佛利民老師是在下十分尊敬的學術前輩,這位「芝加哥學派」(SchoolofChicago)或被稱為「重貨幣學派」(Monetarism)的創始人,在剛出道不久便膽敢挑戰另一位響噹噹的宗師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在其理論中忽略貨幣供應、貨幣政策和通脹之關係和嚴重性而名噪一時。
佛利民這套貨幣理論,在列根總統(RonaldReagan1911-2004)時代將美國經濟從水深火熱中挽救出來,其自由經濟及供應面理論,更使戴卓爾夫人為英國經濟奠下比歐洲繁榮的基礎;瑞典前社會福利負擔、智利順利滅「狼」(通脹)和俄羅斯簡化稅制,成為日後投資者的寵兒,皆拜佛老的「一陽指」點一點,才出現明天更加好的景況。
佛老,大家都會懷念你,願神與你同在,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