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着《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公布,外資行透過本地註冊將獲准參與內地人民幣個人業務。滙豐銀行執行董事兼銀行公會主席王冬勝預期,當新例啓動後2、3年,外資行在增設分行及招聘員工方面準備就緒,屆時外資行的貸款及存款增長,可望每年不低於50%,但他不願評論屆時滙控(005)的中國業務盈利,及攤佔集團新興市場比率排名,可否從目前第3位躍升至首位。
王冬勝表示,連同申辦手續、審批及通過其他各部門設立程序,預計外資行成功在內地作本地註冊後的首年內,業務未必因而有太大增長,但相信踏入第2、3年,無論人民幣貸款存款,增長都會很顯著。
中銀香港(2388)總裁和廣北表示,管理條例的公布,只屬總體方案,待細則出台後,該行才能決定會否申請在內地註冊。他說,中銀香港與母行中國銀行(3988)業務劃分清晰,加上內地市場龐大,發展迅速,即使中銀香港在內地註冊,相信與母行各自有足夠空間發展。目前中銀香港在內地共設有14間分行。
對於廣發行重組引資後,花旗為首財團購入高達85%權益,並獲准直接參與行務管理,會否加快外資行收購內地銀行的步伐,王冬勝認為,監管當局對單一外資股東入股內地銀行20%的上限,暫時未有改變,而滙豐作為交行(3328)、平保(2318)等策略股東,已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東亞升4.6%再創新高
東亞銀行(023)總經理兼中國業務總部主管余學強表示,不會因為花旗收購交易,改變東亞在內地的長遠部署,該行在內地會繼續「兩條腿」方式拓展,包括透過自然增長,董事會不排除留意任何投資機會。
受惠外資行進入內地市場的規定明朗化,東亞股價續創新高,升4.57%至42.3元,中銀香港(2388)亦升2.75%至17.92元。摩根大通認為,有關新例將鼓勵外資行到內地註冊,包括滙控、東亞及渣打(2888),但基於外資行在內地的人力及資源有限,相信他們只會集中爭奪擁有50萬元人民幣存款以上的存戶,預料不會對內地銀行構成重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