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司機染漢坦病

食環署司機染漢坦病

【本報訊】一名食物環境衞生署防治蟲鼠組的司機感染由老鼠傳染的漢坦病,但食環署相信患者感染與工作無關;另一名懲教署職員,感染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由於該職員需為囚犯搜身,微生物專家指此病可經皮膚接觸傳染,搜身時必須採取嚴謹的防感染措施,以免病菌互相傳染。
繼上月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今年首宗漢坦病(Hantavirus)後,一名58歲、在食環署防治蟲鼠組任職司機的男子,上月12日出現發燒、腹瀉及咳嗽等病徵,進入仁濟醫院治療後已康復,成為第二宗個案。患者任職司機,接載防治蟲鼠組人員前往滅鼠滅蟲,但患者並無接觸過老鼠或流浪狗。食環署接獲通知後,已到患者家居及工作地點滅鼠及進行調查,初步相信感染與其工作無關。

懲教員染抗藥性葡萄球菌

另外,衞生防護中心上月接獲四宗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個案,感染個案由去年中至今已有25宗。該四人包括兩男兩女,其中兩人為食肆員工,一人為40歲的懲教署人員,任職大嶼山麻埔坪監獄,其職責需要為囚犯搜身,他在上月一日起大腿內側出現膿瘡,進入仁濟醫院接受放膿治療後康復。
懲教署發言人稱,處方有一套為囚犯搜身的指引,員工需戴上手套及穿長褲預防感染;港大微生物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可經皮膚傳染,為囚犯搜身必須戴上手套及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