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華荷(AndyWarhol,1928-1987)是藝術界無人不知的顯赫人物,代表了美國60年代興起的普普藝術(PopArt)流行藝術文化,有普普大師之稱。
生於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匹茲堡的華荷,父母是捷克移民。1949年,華荷取得圖像設計學位後,到紐約當了近十年商業插圖師才開始創作。1963年,他利用絲網印刷技術,大量生產金寶罐頭湯、可口可樂等消費品畫像,以及瑪麗蓮夢露、皮禮士利、毛澤東等名人的畫像,以俗艷色彩和不斷重複的手法,令這些文化icon變得單調乏味失去人性,藉此反映美國物質文化的空洞。
單色中尋求強烈對比
文化評論人劉健威表示,華荷部份作品採用黑色為主調,予人蒼涼無奈的感覺,「係再深一層嘅意義,表現了作者迫於向世俗妥協的無奈感。」但華荷不少作品用色鮮艷,單色之中尋求強烈的對比,是他獨特的畫風,「好似呢幅天價《毛澤東》,主調藍色卻有深淺對比。」
其後華荷開始放更多精力到第八藝術,但其作品多被視為地下電影,《ChelseaGirls》、《Eat》、《BlueMovie》等,以創意的色情、缺乏情節的悶蛋和離譜地冗長(25小時)聞名。1968年,華荷遭狂迷槍擊,重傷但撿回一命,繼續領導前衞藝術。1987年2月22日,他在紐約家中心臟病發逝世。他的身家估計高達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