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島國,地震頻頻,經常面對海嘯威脅,海嘯的英語tsunami也源於日語。
海嘯的英語tsunami,起源於日本語「津波」一詞,津的發音是tsu,波則是nami。「津波」首次以英語形式出現,是1946年4月,當時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AleutianIslands)發生的黎克特制7.8級地震引發海嘯,海嘯到達夏威夷時捲起7.8米巨浪,引致島上165人死亡,當時島上的日裔美國人大叫那是tsunami。兩年後,美國政府在夏威夷成立「太平洋津波警報中心」,而tsunami在1963年正式成為國際用語。
有時只得10厘米
雖云日本經常有地震和海嘯,但海嘯引發的巨浪往往不高,有時只得10厘米。去年11月日本北海道、東北和關東地區發生黎克特制6.9級地震,引發的海嘯也僅30厘米。不過,1896年三陸發生的黎克特制8.5級大地震,引發30米高大海嘯,造成至少26,000人死亡。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