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相信文化就是生活,即使我對這次徵文比賽如何重視,也沒想過搞甚麼記者招待會,搞甚麼大型頒獎禮,11月13日只在《蘋果日報》大樓的VIP房內,請了董橋社長和李怡先生當頒獎嘉賓,大家談談天拍拍照,更多的是得獎者搶着跟兩位偶像拿簽名和合照。我覺得這樣比較親切,比較更貼近生活,但當我看到有些得獎者竟帶同親友來領獎時,才驚覺對他們來說,這次比賽在其個人歷史中有着重大意義。我何嘗不然!
自小讀書不成,說喜愛文學可能只是拿課外書去遮掩不堪的學業成績;也曾參加徵文比賽,得過微不足道的獎項,加入報界後做的都是教人吃喝玩樂的工作,十多年來拚命追着所謂潮流的屁股跑,弄得氣喘如牛,體力不支,可總是無法忘記一個心願:在《蘋果日報》舉辦徵文比賽,為它為自己洗底也好,為香港文學/文化出點力也好,為吸引讀者的參與也好,都覺得是應該做的事,於是沒有作甚麼周詳計劃,沒有考慮各種困難,說做就做了。
頒獎禮完成後,我才感到這件事對我有多麼重大的意義,而所有的參賽者,得獎者和各位評判,我真是有說不盡的感謝。
每一篇作品就是一次對生活/生命的謳歌,有以冷靜筆法素描過去生命的痕迹;有刻骨銘心的痛苦經歷;有捕捉難以忘懷的剎那感動,都來自生活,來自深切的體驗。由下星期一開始,將會在副刊的《OneFineDay》版刊登這次比賽共六篇得獎作品(散文和小說組各三篇),希望讀者也像我一樣,在每篇文章的文字背後,感覺到那份生活/生命的律動!
《蘋果日報》副刊編輯